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廉而不为”的外因也不可忽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7-01-13 10:01:09  稿源:宁波日报

  陆仁

  近日,时评版发表《“廉而不为”非真廉》一文,对时下一些地方存在的“廉而不为”现象作了批驳,读后意犹未尽,故再续一文。笔者认为,“廉而不为”之所以成为一种不良倾向,除了该文所描述的当事人“对抗反腐”“患得患失”“不顾大局”等一些个体的“内因”之外,一些外在的、更深层的因素也不能回避和忽视。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官员贪墨在历朝历代几乎是常态,以致老百姓对官员的要求十分宽容,形成了一种非理性的评价标准———只要不贪腐,往往就被认为是“好官”。在这种封建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之下,现实中,也有不少人对懒政、惰政带来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人们往往对官员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行为比较关注和重视,对庸官、懒官则不以为然。觉得这些官员不往自己腰包里捞钱,不过是平庸一些、懒惰一点罢了,无碍大局。正因有了这样的认识和“宽松”环境,那些“出工不出力”“不干事也不犯错”的官员,才能“混”得轻轻松松、有滋有味、如鱼得水。

  如果说“廉而不为”的官员,平时就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那显然是低估了他们的智商。恰恰相反,那些不管大事、急事、难事,啥事都“不上心”的人,因为善于伪装,在上级领导和群众面前,很可能是一副“忙忙碌碌”的形象。

  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老百姓哪有那么多闲心天天盯着?那么,对“廉而不为”的官员,谁看得最清楚?当然是本单位的同事。但问题是,现在有的单位里面,“好人主义”盛行,同事之间你好我好大家好,没什么利害冲突,谁也不愿意去当这个“恶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何必给自己惹麻烦?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实也要多一个角度去看———“好榜样”的力量,当然是无穷的。“坏榜样”的力量呢?也不能小觑。一个单位里面,“廉而不为”的人毕竟是少数或者是个别现象,但其产生的负面效应是极大的。你想想看,大家工资福利差不多,“不为”之人一天到晚晃晃荡荡,甚至是无事生非,却得不到应有的惩戒,时间一长,不良风气就会像流行病毒一样蔓延开来。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民间流传甚广的一则寓言故事。其寓意是,如果没有刚性制度作保证,权、责、利不落实,人多了反而办不成事,甚至还会坏事。有的地方、有的单位出现“廉而不为”的现象,也与制度不严、规矩没有立起来有关。尽管“人岗相适”“因事设岗”强调了很多年,但实际上,有的部门和单位职能增加了,向上要机构、要编制、要领导职数很积极,而职能削减、事权减少了,却很少有人主动要求减编、减员的。一旦人浮于事,互相推诿扯皮,不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才怪呢!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能施展才华者居其位,否则就不要占着位子不干事。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必须对“廉而不为”现象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只有坚持抓早、抓细,抓苗头、抓典型,把原因分析透、搞清楚,把规矩立起来,真正让那些“太平官”不“太平”、“逍遥官”难“逍遥”,自身硬、敢担当、善作为的“清官”“好官”才会不断涌现出来。

编辑: 郑晓华
 
“永远在路上”是答卷也是教材
要遏制非质量原因的短命建筑现象,就要改变“领导一句话就变”的城市规划生态,具体说来,有两项工作要做。
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补齐信息安全短板,对为个人信息上一道“安全锁”,形成让“内鬼”伸手必被捉的信息安全防范网络。
一个成熟的现代公民,必须习惯于从定量化的精准视角去判断所谓的“安全性”,而不是将模糊式的“致害关系”无限放大。
此类排名传递很坏的办学导向。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民间机构做的“百强高中”排行榜,是怎样变为教育部官方发布的?
观点集粹(gdjc)
不妨给善作“小事”的市委书记点个赞
跳出“城墙思维”看西安市委书记捡烟头
观点集粹(gdjc)
遏制校园欺凌须德法两教并重
不是所有的校园冲突都是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