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幼儿园防拐骗演练弊大于利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7-01-17 10:37:41  稿源:宁波日报

  一鸣

  前段时间,本市一些幼儿园搞防拐骗演练,即由其他班幼儿的家长扮作骗子,以幼儿园老师或家长亲友的身份进入教室“拐骗”,以将孩子带出教室视作拐骗成功。演练的结果令人失望,一个班三四十人,绝大多数孩子经不起诱惑与欺骗,被“骗子”带出教室。由此引发教师与家长的担忧:如今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太差,叫人如何放心得下。

  原以为幼儿园防拐骗演练是本市个别幼儿园的偶然行为,然而,上网搜了一下,发现幼儿园防拐骗的信息成千上万,仅“幼儿园防拐骗视频”“幼儿园防拐骗意义”“幼儿园防拐骗方案”“幼儿园防拐骗演练”“幼儿园防拐骗安全教育”等栏目就有数十个。由此可见,在幼儿园搞防拐骗演练历时久、范围广,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幼儿园防拐骗演练,目的是提高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其人身安全,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也许正因为主观愿望良好,演练的方式方法是否妥当,是否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家长很少提出异议。事实上,幼儿园防拐骗演练是否必要值得商榷。

  从法律上讲,幼儿的人身安全应由他们的监护人负责,不应由孩子自己负责。也就是说,在家里由家长负责孩子的安全;在幼儿园,由老师负责孩子的安全。若出了安全方面的问题,就要追究家长或老师的责任。而防拐骗演练以幼儿为对象,就有把安全责任转嫁到孩子身上的味道。从效果上讲,防拐骗演练不能真实反映孩子安全防范意识的强弱。防拐骗演练通常在幼儿园里组织,在孩子看来,幼儿园的大门有保安叔叔守卫着,外人轻易进不来。身边有老师陪护着,幼儿园里是安全的。对突然来到教室的“骗子”的花言巧语一时难以辨别,分不清是非,完全可以理解。难怪幼儿园防拐骗演练总有孩子上当受骗,而且比例较大。

  更为严重的是,幼儿园防拐骗演练会给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灵带来伤害。不可否认,社会上的确存在着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的丑恶现象,拐骗儿童的案件也时有耳闻。但如同不能因为有人倒地扶一把被讹从此路上再无帮扶之人一样,不能因为发生过拐骗儿童案件,就把一切陌生人视作坏人,终日提防被拐被骗。幼儿的心灵纯洁无邪,他们的生活应该充满阳光雨露,无忧无虑快乐幸福。他们从小得到或感受到的教育和氛围,应该是合乎人性的人之初性本善、说真话不撒谎、有爱心相信人等等。防拐骗演练却告诉孩子:社会充满着邪恶,骗子无处不在,谎言到处都有,不要相信任何陌生人……孩子过早地触及社会的阴暗面,不利于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比如,在某幼儿园防拐骗演练中,家长扮演的“骗子”以幼儿园新来老师的身份带孩子们去别的教室跳舞,在场的班级老师没有明确阻止。一位朋友的外孙相信了“骗子”的话,跟着其他同学走了。事后知道受骗,难以接受,大哭一场。

  幼儿园防拐骗演练收效微、害处多,还是不搞为好。当然在积极引导培养孩子健康快乐、安全祥和心态的同时,适当进行一些防拐骗安全教育也是必要的,比如告诉孩子,活动时不要远离亲人,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要轻易跟着陌生人走等等。总之,幼儿园所有的活动,应以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为目的。

编辑: 郑晓华
 
“永远在路上”是答卷也是教材
要遏制非质量原因的短命建筑现象,就要改变“领导一句话就变”的城市规划生态,具体说来,有两项工作要做。
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补齐信息安全短板,对为个人信息上一道“安全锁”,形成让“内鬼”伸手必被捉的信息安全防范网络。
一个成熟的现代公民,必须习惯于从定量化的精准视角去判断所谓的“安全性”,而不是将模糊式的“致害关系”无限放大。
此类排名传递很坏的办学导向。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民间机构做的“百强高中”排行榜,是怎样变为教育部官方发布的?
观点集粹(gdjc)
不妨给善作“小事”的市委书记点个赞
跳出“城墙思维”看西安市委书记捡烟头
观点集粹(gdjc)
遏制校园欺凌须德法两教并重
不是所有的校园冲突都是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