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张弓慢评
把“全职太太”从家庭中解放出来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7-03-16 09:10:18  稿源:宁波日报

  张弓

  “三八妇女节”那天,《宁波晚报》用两个版的篇幅发表了一组社会焦点报道。报道指出,现下做“全职太太”的高学历女性还在增加,并提出了一个供读者思考的问题:这是社会进步还是资源浪费?

  这里所说的“全职太太”,并不是老电影里经常出现的那种整天遛遛狗、逛逛街、打打牌、发发嗲的阔太太,而是本有正经工作,有了孩子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只得辞职带孩子的原职业女性。

  表面上看,“全职太太”的增多说明了人们收入的增长。如果丈夫一人的收入不足以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妻子无论如何也不敢待在家里带孩子,必须得出去工作与丈夫一起挣钱养家。但是,从利用人才资源的角度来说,妻子特别是有专业特长的女性做“全职太太”,实在是一种浪费。

  《宁波晚报》刊登的三位“全职太太”故事中的主角,一位是211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本科生,一位是211大学中文专业研究生,一位是重点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这样高学历的女性,如果进入企业、机关、学校工作,可以发挥她们的特长,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同时也能成就自己的事业。而留在家里专职带孩子,应该说是学非所用。要带好孩子,需要懂得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而这三位“太太”所学的知识,不能说全用不上,但至少不属于“专业对口”。其中有的“全职太太”可能天资聪颖,很快能自学成才,把孩子带得很优秀,但获益的也只是自家的一两个孩子。这想必违背了她们多年潜心苦读的初心。

  其实,很多“全职太太”算得清这笔账,当“全职太太”多是出于无奈。现在人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与日俱增,做父母的压力山大。边工作边指导孩子学业甚至不得不越俎代庖的现实,让父母尤其是母亲不堪重负。社会上那些五花八门的辅导班、培训班,不但收费奇高,而且还得有人接送。“全职太太”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即家里的老人帮不上忙。或因老人不在身边,或因他们的身体状况不允许再为第三代操劳,而保姆市场又让人不那么放心。保姆大多来自贫困农村,文化程度不高,做做一般家务还行,让她们辅导孩子作业、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确实难以胜任。这几年,雇用保姆的价格节节攀升,稍好一点的住家保姆,动则三四千元一月,加上她们的其他生活费用,女主人上班赚来的工资全交给保姆也不一定够。正因现实中存在种种难以克服的困扰,一些家庭虽然并不富裕,年轻妈妈也只得硬着头皮主动下岗当“全职太太”了。

  改变高学历女性做“全职太太”这种不太合理的现状,需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家长要转变观念。对孩子期望太高、呵护太过,对他们的成长有害无益。有些家长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尽量让孩子独立处理自己的事,但大多数家长还是跨不出这一步。最近杭州又发生了一起类似以前家长抵制学校给学生减负的事。本月13日,杭州下雨,东园小学副校长吴海燕发现90%进校门的家长,一手牵着娃,一手撑着伞,身上挂着沉重的书包。到了教学楼后,几个孩子坐在凳子上跷着腿聊天,爸爸妈妈甚至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则或蹲或跪替娃换鞋。她感觉很不是味,于是作了一个决定并通过广播通知全校:今后,下雨天不允许家长进校园接送孩子,接着又编了一条300多字的短信,发给600多位家长。可是,平时热闹异常的家长微信群,此时却没有什么动静,仅有的两位家长回复,也只是短短两个字:收到。

  当然,社会服务跟进同样重要。幼儿园的服务需要多样化,保姆市场需要规范化,学校教育的职责不能“转嫁”。这次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向教育部长陈宝生直接提问“幼儿园放学后谁来管孩子?”,陈部长回答说,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以适当补贴。主意是个好主意,但何年何月能落到实处,还是个大问号。

  只有家长转变育儿理念,政府完善服务供给,那些具备专业特长、能够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的“全职太太”才可能从家庭中解放出来,投身到社会发展的事业中去。

编辑: 郑晓华
 
“念恩大妈”再证崇德向善的民间力量
破解儿科危机,“宁波行动”好就好在目标明确,措施落实,拿数据说话。
此规定“时间节点”之前业已批准且早已在市场上流通使用的药名,还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为妙。
干涉司法严格说来也属于一种违法行为。就算副书记真的“非常廉洁,勇于担当”,也不能对具体案件进行批示。
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是一份反腐斗争的成绩单,是一份阶段性的答卷。
要遏制非质量原因的短命建筑现象,就要改变“领导一句话就变”的城市规划生态,具体说来,有两项工作要做。
观点集粹(gdjc)
儿童保护需要“文明的网兜”
让孩子坠楼的父母首先应该被谴责
观点集粹(gdjc)
政府对共享单车要支持也要规范引导
不能让共享单车“死”于管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