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凤凰非梧桐不栖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7-09-13 10:03:34  稿源:宁波日报

  清宸

  日前在报上读到一篇关于宁波交响乐团演出中出现“不合时宜掌声”的文章,颇有感触,也想就欣赏高雅音乐一事赘言几句,请方家指正。

  我国义务教育制下的美育教学,虽然有欣赏音乐的常识,但基本属于“扫盲”级别,远远够不上专业。真正要将自己或下一代培养成一名交响乐爱好者,还需作更多努力。正如那篇文章中指出的:剧院中出现不合时宜的掌声、孩子的吵闹声、拍照的快门声等问题,各地均有,唯程度不同而已。这不仅说明观众素质存在高低差别,也反映出某些人对西洋古典音乐及其欣赏礼节缺乏了解。现场聆听演奏,最忌讳观众席中发出噪声,这将严重破坏台上演员演绎乐曲时旋律、节奏、情绪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同时妨碍其他听众的欣赏心情。

  必须承认,中西方观众在欣赏舞台艺术上存在着差异。我国的市民阶层更喜欢听传统戏曲:京剧、越剧或者家乡戏……这种热闹喧腾的舞台样式允许观众听到兴致淋漓之处时,可大声鼓掌。尤其是京剧,还时兴叫好!笔者以前看国家京剧院来甬演出,有位七旬老翁听于魁智先生《四郎探母·坐宫》一折里的西皮快板“站立宫门叫小番”拖腔中的高音后,狮吼般用丹田之气喊出了一个“好”字来——这绝不是捣乱,而是懂戏。可你要是在人家唱到最幽微婉转的关键时刻喝彩、鼓掌,那就是个“棒槌”(指不懂戏的观众)了,是会被其他观众侧目怒视的。

  西洋音乐也有它的欣赏法则。那天宁波交响乐团演奏的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乃“悲怆三部曲”中承上启下的杰作,共四个乐章,其中既有如歌的行板,也有中庸的快板,还有宛若送葬曲般沉郁哀伤、节奏多变的旋律,呈现了音乐家对于命运的深邃思考。所以当你完全沉浸于这一佳作中,突然受到外行观众掌声“骚扰”,确实不堪烦恼。

  知耻近乎勇。知识上有欠缺,我们可以学。但笔者以为:既然你进了剧场,就进入了一个艺术的公共环境,而非你的个人空间。你若不了解古典音乐,应事先进行补课。因为这里是剧院,不是学堂。你身边坐着的是和你一样花了真金白银来领略艺术之美的观众,而不是有空闲有义务陪你“共同进步”的同学。你可以对交响乐无知,但你无权因自己的无知而在客观上破坏别人享受美妙音乐的过程。所以,你若知道自己是个“门外汉”,正确的方式是在进剧院前稍微做点功课,比如翻看一本欣赏古典音乐的入门书籍,买几张心仪音乐家的唱片先听听,在网络上搜索一下相关礼节……退一万步说,你可以什么都不做,但起码要保持安静,避免发生礼节性的错误。

  可能有人会反驳:我花钱去捧场,还要先做这做那?当然!艺术欣赏本就是有门槛的,这“门槛”不仅指买门票的金钱付出,还有文化和精神上的要求。为什么古典音乐被称之为“高雅艺术”,因为的确只有具备一定文化和艺术素养的人才能听懂它们。世人称其“曲高和寡”,也非空穴来风。那些觉得自己花了钱就是大爷,进了剧场,孩子要跳要叫,手机要玩要打,爱什么时候鼓掌就什么时候鼓掌的观众,真对不起了,您和这样的高雅艺术实不匹配。而作为高雅音乐本身,我以为也无需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行观众而降低某些要求。因为“妥协”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吸引不了不懂行的那一部分人——不懂不学的依然不会懂不会学,反而丢弃了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他们不会愿意花钱听一场时时被“初学者”因无知或无礼而“破坏”掉的音乐会。我们必须承认,艺术是尊贵的,是有原则的,艺术有时候就是应该坚持自己的“身段”,这也就是为什么凤凰非梧桐不栖,子期不再,伯牙断弦的原因。

  (本栏目欢迎赐稿。投稿邮箱:yxq@cnnb.com.cn)

编辑: 郑晓华
 
在筑梦路上,青年人要做有担当的“勇士”
完善的信用档案,加上公开畅通的发布、查询渠道,相当于为预付式消费陷阱加了“盖”,使得消费行为更加理性。
发生在公民之间就文明议题展开公开的对话,对于整个社会表达体系的活络、文明建设的深化和普及,还是有极大建设性的。
政府网站达到了“最多诉一次”的服务标准,政府推行的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才更完整,更彻底,更令民众满意。
惊悉张永祥老人逝世,深切悼念。朋友在微信上说:“怀念张永祥,实际上是在怀念一种今天的宁波尤其需要的拓荒精神”。
也就是说,医托仅仅是前台演员,抓住其背后与之串通的医生及其雇佣医院才是“坚决打击”的上策。
观点集粹(gdjc)
“隐孕入职”无异于饮鸩止渴
“隐孕”是一种自我保护
观点集粹(gdjc)
“村民说事”:既见花开鲜艳,更期果实累累
“村民说事”,基层民主治理的“象山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