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甬城晨笔
“非必修不考试” 是中医入校的好姿势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7-09-18 10:21:18  稿源:宁波日报

  易其洋

  按照省教育厅的文件,今年秋季开学起,浙江省小学五年级将陆续开设中医课。不过,课程并非必修,也不会考试,学校对课程安排会有很大的自主权(据9月15日《宁波晚报》)。

  中医虽是国粹,活得却并不自在。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人不遗余力,大肆鼓吹“中医无用论”,使得许多对中医知识、中医理论知之甚少者亦步亦趋,迷失了方向。大凡对于某种事物的误解、敌视,往往是由于不了解引发的。中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传承、要发展、要壮大,就必须获得更多人的了解和支持。而让孩子们从小知中医,练好“童子功”,无疑是传承和发展中医学的重要途径。中医进校园,目的正在于此。

  我们说什么很重要,都讲“从娃娃抓起”,这自然没错,因为孩童时期是人学习的黄金期。但如何抓,大有讲究。现在比较流行的做法是,进校园、进课堂,若嫌不够,还得必修,还要考试,要纳入中考、高考。为了应试,为考而学,很容易抹杀孩子们的兴趣,考试分数是高的,兴趣却被“考”没了;而越是这样,一重视某事、一有事不好办,就得“必修”“考试”。两相累积,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这次省教育厅明确提出,中医课程非必修,也不会考试,学校对课程安排有很大自主权。我以为,这是中医进入校园的好姿势。先让孩子们了解起来,没有必修和考试压力,学习兴趣也许更足。而一旦了解了,就可能喜欢;一旦喜欢了,就会终身相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了,“童子功”练好了,不上课了,也会主动去学、去了解。培养起了一支庞大的“后备军”,而不是“后继无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家的东西”,再谈振兴中医事业,便有了厚实的基础。

编辑: 郑晓华
 
在筑梦路上,青年人要做有担当的“勇士”
完善的信用档案,加上公开畅通的发布、查询渠道,相当于为预付式消费陷阱加了“盖”,使得消费行为更加理性。
发生在公民之间就文明议题展开公开的对话,对于整个社会表达体系的活络、文明建设的深化和普及,还是有极大建设性的。
政府网站达到了“最多诉一次”的服务标准,政府推行的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才更完整,更彻底,更令民众满意。
惊悉张永祥老人逝世,深切悼念。朋友在微信上说:“怀念张永祥,实际上是在怀念一种今天的宁波尤其需要的拓荒精神”。
也就是说,医托仅仅是前台演员,抓住其背后与之串通的医生及其雇佣医院才是“坚决打击”的上策。
观点集粹(gdjc)
“隐孕入职”无异于饮鸩止渴
“隐孕”是一种自我保护
观点集粹(gdjc)
“村民说事”:既见花开鲜艳,更期果实累累
“村民说事”,基层民主治理的“象山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