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甬城晨笔
病人理解医生也是种美德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7-09-18 10:21:17  稿源:宁波日报

  俞亦平

  这几天,朋友圈中的一条微信,温暖了许多宁波医务人员的心:奉化区人民医院的康君芳医生饿着肚子加班为病人看病,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特意买来包子送给康医生充饥(9月13日《宁波日报》)。

  医生,是大家敬慕的“白衣天使”,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但近几年来,随着闹医、伤医等恶性事件的屡屡发生,医疗行业竟成为高风险职业。这是社会的悲哀,更是病人的不幸。

  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人的寿命只会越来越长;伴随老龄化,各种疾病也呈多发高发态势。如今,大小医院里人满为患已成常态,门诊医生不得不超负荷接诊,甚至连轴转的现象也不可避免。一些门诊医生上班时都不敢喝水,怕的是去上厕所会耽搁时间;一些外科医生经常一台手术接着一台手术,常常累得趴地而躺……这样的新闻时不时见诸媒体。

  作为病人,理解医生就显得尤为重要。看病时,面对人山人海的病人和陪护,东要排队西得候诊,除了需要一些耐心,还需多几分换位思考,多一些善解人意。像奉化这位阿婆,已80多岁高龄了,虽说一时三刻还轮不到她就诊,但她没有半句怨言,更未倚老卖老,反而将心比心地体谅医生,见医生饿着肚子坐诊,就闷声不响地去买来包子给医生。正像康医生所说:“这位老人家在看诊过程中不吵不闹,非常有礼貌而且也非常理解我们医生。”

  病人理解医生,也是一种美德;病人心情好,病痛也会先好三分。倘若患者都能像这位奉化阿婆一样理解医生,多些包容,少些冲动,多些关爱,少发抱怨,何愁医患关系不和谐?

编辑: 郑晓华
 
在筑梦路上,青年人要做有担当的“勇士”
完善的信用档案,加上公开畅通的发布、查询渠道,相当于为预付式消费陷阱加了“盖”,使得消费行为更加理性。
发生在公民之间就文明议题展开公开的对话,对于整个社会表达体系的活络、文明建设的深化和普及,还是有极大建设性的。
政府网站达到了“最多诉一次”的服务标准,政府推行的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才更完整,更彻底,更令民众满意。
惊悉张永祥老人逝世,深切悼念。朋友在微信上说:“怀念张永祥,实际上是在怀念一种今天的宁波尤其需要的拓荒精神”。
也就是说,医托仅仅是前台演员,抓住其背后与之串通的医生及其雇佣医院才是“坚决打击”的上策。
观点集粹(gdjc)
“隐孕入职”无异于饮鸩止渴
“隐孕”是一种自我保护
观点集粹(gdjc)
“村民说事”:既见花开鲜艳,更期果实累累
“村民说事”,基层民主治理的“象山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