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名侦探心中的法律和正义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7-11-17 10:35:08  稿源:宁波日报

  清宸

  “法律也许有迟到的时候,但它永远不会缺席”,“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两句话。是的,人们尊重法律,相信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才能安居乐业。然而在英国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笔下,并没有让一切公正的结果都和法律重合,她用人性的难题来考验读者。近日,根据阿婆名作《东方快车谋杀案》改编的同名电影隆重上映,再一次将法律和正义彼此错位的难题摆在了观众面前,也搁在了那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比利时小个子侦探——赫尔克里·波洛面前。

  作为一个推理迷,笔者看过四个版本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影视剧作品:1974年的经典版;2010年的大卫·苏切特版(大卫·苏切特先生另外拍摄过整套十三季的“波洛探案系列”电视剧);日本导演河野圭太执导版。就我个人的观点:1974年和2010年两部《东方快车谋杀案》拍得更为精彩。前者,巨星云集,是一场罕见的视觉盛宴。后者中大卫·苏切特饰演的波洛最符合原著中那“脑门剃得跟鸡蛋一样滑溜,翘着两撇小胡子,微微含胸,眼神机警,挺着大肚子的绅士”形象。2010年版中,一向喜乐、幽默的波洛于揭开案件真相之际,颓然无奈地放走了所有的人,独自走向风雪深处,背影中那份无边的落寞甚为震撼人心……就此次新版《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演员阵容而言,也可谓群英荟萃:包括两位奥斯卡奖得主,四位奥斯卡表演奖提名者。但该片导演兼主演——饰演波洛的肯尼斯·布拉纳,外形酷似美国作家海明威,由他扮演波洛,实在有些勉为其难。所幸该版有着坚实严谨的剧本,精致大气的画面,合理紧凑的节奏,尤其在结尾部分,人物台词中迸发出了强大的人性拷问力量!

  影片中,恶棍雷切特被杀,波洛按图索骥的过程拍得中规中矩,无功无过。剧情一直到波洛听取所有证词,发现其间谎言迭生、愤怒彻底爆发的那一刻才“渐入佳境”。因为最主要的矛盾被激发出来了。在这样漫天风雪、酷寒难当,且要行经多处危险、偏僻之地的东方快车上,为什么会熙熙攘攘地“客满”?为什么在每一个被询问的乘客脸上你都能看到虚实变幻的表情,听到真伪难辨的言辞,唯独跟他们提到“阿姆斯特朗家惨案”时,这些人才会露出压抑不住的愤怒?教授、女佣、公主、医生、传教士……貌似毫不相关的他们身上有诸多诡异之处。这明显是一场有预谋的、赤裸裸的谋杀,可一旦波洛将嫌疑的目光落在某个人头上,一定会有另一人站出来,义正词严地为其作出“不在场证明”——所有乘客都在自证清白的同时,力证着旁人的清白,这对富有探案经验的波洛来说实在是个考验!

  波洛在风雪中的陈词将全片推向高潮。他表达了对善良之人联合起来施行谋杀一事的无限愤慨。波洛的痛苦源于他内心对法律的崇敬和维护,而这起案件却又让他深陷公平、正义、道德、法律的多重夹缝中。一方面,他承认死者雷切特是个人渣,是他酿成了阿姆斯特朗家的惨案,而且由于法律没能及时惩治罪犯,导致多位无辜者殒命。可另一方面,波洛又极其痛恨眼前这种手段残忍、血腥弥漫的私力救济。他分明看到了最为可怕的现象:当人心不再信赖法律公正的时候,一切都将失范、失序……

  看过原著的朋友,一定记得,阿婆小说的结尾还是比较利索的。但在影片中,导演加重了对人性主题的挖掘、对善恶分野的辨析,并通过波洛最后的暴怒引发观众对案件内蕴深意的思考。结案之后,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真正的解脱、释怀。虽然波洛最后勉强地选择这些人依然是“乘客”而非“犯人”,可他掷地有声地抛下了一句话:如果你们的良心能够得到安宁的话……言下之意:毕竟这是一场谋杀。如果每个人都能借着“对方是恶人”的名义,肆意进行屠戮的话,这个世界岂不走向疯狂?当昔日的受害者以动用“私刑”的方式去惩治法律的漏网之鱼,他们自己也就变成了刽子手。诚然,我们这个世界,有时候的确很难寻找到法律和正义之间那个精确的平衡点,可这并不是选择以暴制暴的理由,这是大侦探波洛内心的想法,也应该是我们的。

编辑: 郑晓华
 
“环保冲击实体经济”!吓唬谁呢?
让列入名单的高校居安思危,让未能入选的高校看到方向与希望,真正激活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池春水。
相关征收机关也应当亲自出面,究竟是如何拆迁的、到底补偿了多少等问题,给其他拆迁户一个交代,也给公众一个说法。
发展租赁住房,具有平抑租金、房价乃至地价,促进楼市租售结构走向合理等多重意义。但也要汲取过去的某些教训。
在筑梦的路上,青年人要做有担当的“勇士”,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成功,便汇集了做大事的“能量”。
观点集粹(gdjc)
守住“幼有所育”的底线
携程亲子园虐童,追责必须跟上
观点集粹(gdjc)
反哺社会是 企业家精神的应有之义
在事业传承中 弘扬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