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是煽除雾霾,还是煽除常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7-11-30 10:16:38  稿源: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

  近日有媒体发现,一种人工消除雾霾的方法——“煽除雾霾方案”已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初审并公布。根据其说明书及摘要,在受雾霾影响期间的地区,可以用人工按指定的方向,在统一时间内共同煽除雾霾。以北京为例,如果有1500万人参加为煽除雾霾而进行的造风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向相同的方向煽动除霾扇,形成的风力足够将刚形成的轻度雾霾移出北京城,并避免重度雾霾发生。

  消息一经披露,舆论一片“哈哈声”。但专利申请人杜某颇为自信,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当然相信”“否则也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研究了。”他自称,研究包括化学除霾在内的除霾方法已有七八年。面对网络上的质疑和揶揄,杜某表示,“如果网上嘲讽我的人们都能好好的去看一下发明内容,可能会好一些”。

  不妨作理想化的设想,动员上千万人的社会成本且不算,制造扇子的物质成本也不计,同时同向作煽除动作的组织成本也不论,1500万北京人把雾霾煽出北京,再组织3000万河北人大力一煽,全国人民齐心协力,雾霾是不是可以煽到太平洋上去了?世界人民众志成城,是不是能煽到太空上去了?这岂不是把人类社会当一个玩具,可以随便摆弄摆弄?

  仔细分析,这一发明看似荒诞,但思路可以深究。通过简单直接的人海战术,以“大炼钢铁”式的运动方式,期望以超现实的速度达致目标,恰是经验教训。今天的社会,决不能开展这种违背常理的动以千万人计的社会实验。无论这个发明申请人多么自信,也无论这个方案能否申请成功,对于违背常理人情、关涉千千万万、指望短期达致效果、充满魔幻性诱惑力的运动式方案,都该本能地报以警惕。

  有太多的事情,其实不用太多专业知识去解读,不用另辟蹊径的视角去审视,不用拐弯抹角的寻找佐证,用一个人基本的五官感受、生活体验、社会经验就可以阐释。具体到这个发明即是如此,或许生前满心委屈,一个建构在“七八年研究”基础上的成果,一片“只是想为社会做点什么而已”的初衷,为什么遭致嘲笑?原因无他,离常识太远,若要去煽除雾霾,恐怕先得煽除常识。

  作为基础知识、社会规则的积淀,常识的基础是非常牢固的,也是人类文明数千年繁衍凝聚起来的认知基础,是人们衡量万事万物的起点判断,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模糊的。就以雾霾为例,现状如何、症结在哪、难点何在,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当代的常识,早已被广泛接受。这种常识,也是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最起码的起点,不顺着常识的理路寻找解决方案,却从魔幻的角度另辟蹊径,舆论的漫天嘲讽自然是不可避免了。同样,万事万物自有常识,即便有专业角度分析,存在信息不对称,但常识总是解答事物的基础性前提。倘若太过离谱,从常识都难以解答,那么这样的方案难以服众,是极其自然的事。

  尊重常识、敬畏常识,这句极端重要的话值得念三遍。

编辑: 郑晓华
 
“环保冲击实体经济”!吓唬谁呢?
让列入名单的高校居安思危,让未能入选的高校看到方向与希望,真正激活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池春水。
相关征收机关也应当亲自出面,究竟是如何拆迁的、到底补偿了多少等问题,给其他拆迁户一个交代,也给公众一个说法。
发展租赁住房,具有平抑租金、房价乃至地价,促进楼市租售结构走向合理等多重意义。但也要汲取过去的某些教训。
在筑梦的路上,青年人要做有担当的“勇士”,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成功,便汇集了做大事的“能量”。
观点集粹(gdjc)
守住“幼有所育”的底线
携程亲子园虐童,追责必须跟上
观点集粹(gdjc)
反哺社会是 企业家精神的应有之义
在事业传承中 弘扬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