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打造“名医名院”是着好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01-17 10:31:25  稿源:宁波日报

  陌上青

  1月14日,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13位委员作了书面发言。吴道涛委员把话题聚焦在医疗上,他认为应建立起与“名城名都”相匹配的“名医名院”,让老百姓不出市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1月15日《宁波日报》)。

  吴委员的发言深得我心。的确,建设“名城名都”就应打造“名医名院”。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名医名院”的城市会成为“名城名都”。说起北京、上海、杭州等“名城”,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瑞金医院、浙江人民医院、浙江肿瘤医院等著名医院。但说起宁波,在省市外享有很高知名度的医院几乎没有。宁波市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李惠利医院也只在宁波范围享有较高知名度。事实上,宁波辖区很多疑难病和重症患者更愿意奔赴上海、北京就医。

  对此,我有切身体会。由于宁波尚未出台打造“名医名院”规划,“名医”难引进也难留下。几年前,我认识了一位来自黑龙江的“泳友”老沈,他儿子是鄞州一家医院的专家,他退休后来宁波带孙子。去年,老沈突然“失踪”了,原来他的儿子外调了,他也就跟着去了。这样的青年才俊宁波怎么就留不住呢?再说一件事。去年,我有位亲人得了重病去宁波某医院就诊,妇科主任检查后说,她们医院只能做外部放疗,内部放疗不行,建议转诊去省医院。

  两次切身经历告诉我,宁波要加快建设“名城名都”,“名医名院”无疑是其中一块短板,必须补齐。

  怎么打造“名医名院”?吴委员提出了五条对策及建议(详见1月15日《宁波日报》第3版),我认为很有建设性,非常接地气。看得出,吴委员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在征求医药界人士的意见后才提出的。这些建议确确实实反映了市民的共同心声,但愿它们能够一一实现。

  就像“名校”是靠“名师”支撑起来一样,“名院”也需要“名医”来支撑。打造“名医名院”,我认为最核心的是引进和培养“名医”。按吴委员建议,特事特办大手笔引进国内外顶尖医疗人才和团队,引进院士、知名专家,力争5年内引进50-100个国内外顶尖医疗团队。要完成这一目标,需要大投入。

  在日前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郑栅洁就如何推动宁波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讲话,当谈到“人才战略”时,他表示:宁愿少修一公里高速公路,也要把软环境竞争力搞上去!“人才资源必须摆上战略地位!”郑栅洁说,“现在各大城市抢人才十分激烈,这个钱最值得花!”(2017年12月29日央广网)

  鉴于此,笔者希望《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发展新政策的意见》能够真正得到落实,宁波能够用丰厚的条件引进医药人才,用优厚的待遇留住“名医”,大力打造“名医名院”,造福全市人民。

编辑: 郑晓华
 
“环保冲击实体经济”!吓唬谁呢?
让列入名单的高校居安思危,让未能入选的高校看到方向与希望,真正激活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池春水。
相关征收机关也应当亲自出面,究竟是如何拆迁的、到底补偿了多少等问题,给其他拆迁户一个交代,也给公众一个说法。
发展租赁住房,具有平抑租金、房价乃至地价,促进楼市租售结构走向合理等多重意义。但也要汲取过去的某些教训。
在筑梦的路上,青年人要做有担当的“勇士”,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成功,便汇集了做大事的“能量”。
观点集粹(gdjc)
“拦高铁等老公”的执法软硬之辩
别把阻碍高铁发车当作“小恶”而放纵
观点集粹(gdjc)
“雪乡宰客”,不宜轻言“只是个案”
以刮骨疗毒勇气重建,让游客安心跨过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