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货不对板”的“花海美食节”,怎么维权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03-20 10:10:00  稿源: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阿波 

  这个周末,宁波人的朋友圈被一场“花海美食节”的闹剧刷了屏。通过事先在网络上的造势,在宁波浅水湾威尼斯小镇开幕的“宁波首届国际花海美食狂欢节”吊足了市民们的胃口。3月17日开幕当天,慕名前来的市民可谓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没想到在付出不菲的门票钱后,大家看到的却是用红绸带充数的“花海”、由笼养鸡鸭构成的“动物园”、以及以烤串、酸辣粉为代表的“国际美食”……这样的体验自然换来了网友们的同声吐槽。

  面对舆论的质疑,主办方虽然给出了“今年天气较冷、花期推迟”的“不可抗”理由,并承诺改善园内服务,允许没看到花的游客下次免费入园,但冲着如此糟糕的体验,想要招徕回头客恐怕也是很难了。

  其实,像“花海美食节”这样“货不对板”的节庆活动,在我们身边出现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它们往往冠以“国际”、“世界”这样高大上的头衔,用网络图代替实景图,通过水军软文营销扩散。等到游客兴致冲冲来到现场后,即便发现和广告说的完全是两回事,但来都来了,也只能是硬着头皮“享受”一番,败兴而归。最为糟糕的是,面对体验服务上的货不对板,消费者还无法像面对实体商品那样维权。你说“花海”名不符实,他说花不开我也没办法啊;你说“国际美食”质次价高,他说众口难调,你说不好吃不代表别人不喜欢啊……再较真的消费者也很难从商家的文字游戏绕出来。

  早有证据显示,国内不少城市都出现过这样闻者艳羡,去者流泪的“美食节”。对于有固定营业场所的商家来说,顾客们的一致差评足以使其关门大吉,但这些“美食节”的运营团队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捞一票就走,奖优罚劣的市场规律很难对其产生制约作用。在分散的消费者维权成本过高的情况下,更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果断出手,露头就打。

  今年的315晚会,曝光的“猛料”寥寥无几,科普和防骗指南占了大头,被坊间称为史上最为寡淡无味的“打假晚会”。消费者不再指望这一年一度的晚会维权,从另一个角度也印证了我们消费环境的进步。尤其是在实体商品领域,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投诉渠道越来越畅通,有力地挤压了假货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近年来体验类消费纠纷越来越成为新的投诉热点。服务内容难以量化、违约程度难以界定、证据难以固定等难题,需要监管部门主动作为,逐一破解。如建立活动运营商黑名制度,在筹备申报环节就加强审核,对内容的成色加以检验、避免虚假夸大宣传等。

  真心希望市场监管部门把好关、守好门,别让这样无下限的“国际”节庆活动毁了宁波旅游的金字招牌。

编辑: 郑晓华
 
服务争效贵在“效”
强调政府学校责任担当与发挥社会力量并不矛盾。事实是,有时政府和学校“增负”,恰恰是家长和学生减负的前提。
乍一看,这种做法未免“撕破脸”,有违邻里和睦之道,但反过来讲,歪打也可能打对地方,下策也可以翻转成上策。
原作过于出色,观众早已确立自己的审美意象,这种先入为主的主观判断,很容易直接成为评判续集的标准。
要想证明“水煮驴皮”究竟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想必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不该成了扯不清楚的“狗扯驴皮”。
观点集粹(gdjc)
科技争投之我见:应围绕互联网产业厚植打造
服务争效,加快创造群众满意的良好环境
观点集粹(gdjc)
新时代当有新风尚
说说“新瓶与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