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明州论坛
把调查研究作为执政必修课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05-03 09:38:15  稿源:宁波日报

  陆仁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学好的重要一课。宁波市第34期县(局)级领导干部进修班56名学员聚焦市委中心工作,分组开展“六争攻坚”专题调研,在实际操练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4月28日《宁波日报》)。

  县(局)级领导干部是地方发展的“中坚力量”。在这个层级的干部中,通过集中培训的形式,“实操”调查研究的基本功,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过去的一些干部培训,也有这方面的课目和要求。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促使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入基层、转变作风,把责任更好地扛起来,也有利于通过聚焦现实问题和阶段性矛盾,找到破解发展之困的“金钥匙”。

  关于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曾提出过非常具体的要求,就是“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上,对此作了重申。为什么省、市、县委书记三个层面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和乡镇、村?这一要求,就是告诫身处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要把调查研究作为“看家本领”,作为履职尽责的必修课,避免“下马伊始”草率决策和“情况不明决心大,胸中无数点子多”。

  从我党历史上看,大凡有作为的干部,无不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上世纪60年代,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470多天里,几乎每天奔走在调研的路上。靠着一辆自行车,他走遍了兰考1080平方公里的120多个生产大队,为兰考找到了一条根治风沙、摆脱贫困的出路。上世纪90年代,在西藏阿里任职的孔繁森,为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他一个区、一个乡地跑,不到两年时间行程8万多公里,106个乡他跑了98个。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任职福建政和期间,坚持“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常年在车上备着衣服、雨衣、雨伞和被子“四件套”,马不停蹄地下乡、进企、入户。三年多时间,将政和县从“省末位”变为增长速度“省十佳”,实现减少全县贫困人口3万多的骄人业绩。

  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还要不要坚持调查研究的传统?答案是肯定的。这是职责使命使然。新的时代背景下,各级领导干部所面对的形势、环境、任务在不断变化,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不关注、不了解、不掌握,工作就会陷入被动。不少领导干部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深入到群众中去,所获取的“能量”,与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是完全不同的。有些复杂、棘手、一时理不出头绪的难题,一到群众中去,办法、思路就出来了。正所谓“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全是难;出路出路,出去了才有路”。

  应该看到,领导干部中不重视、不善于调查研究的问题还是存在的。有的把它作为临时性任务和应付交差的事情来对待,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为调研而调研;有的即便下去了,也只是坐着车子转转、隔着玻璃看看,电视留个影、报纸留个名、广播留个声就完事了。这两年,有些地方为迎合和满足形式主义的需要,甚至还出现了所谓的“经典调研路线”。像电影《驴得水》里的情景一样,安排人员当“群众演员”,要求干部群众统一口径“背台词”。类似“走调”的调研,自然难取真经。

  调查研究要成为一门执政必修课。不仅各层级的干部培训要将其作为重要内容,更为关键的是,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必修”意识。一方面,要拿出正确的“调研姿态”,真正把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而不是把它变成一种作秀。另一方面,要切实改进调研的作风,像焦裕禄、孔繁森、廖俊波那样,多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多到情况复杂、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自然条件差、工作基础差的地方去,同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虚心请教。如此,调研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编辑: 郑晓华
 
外卖平台上演“三国杀”没有真正赢家
唯有直面痼疾、主动担责、攻坚克难,才是对人民群众最好的回应,也才能不断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所谓用户“需求”与“内涵段子”导向失守、互为因果。“内涵段子”被责令关停,可以说是毁在了一味迎合的媚俗化倾向上。
文物管理部门应该提出文物出国展览对场馆的基本的设施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这种展出就要明令禁止。
这种办法无疑更加符合“共享经济”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机关包容开放、与民以便利的意识,值得全国其他城市借鉴、学习。
有必要对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判,并提前加以预防。这样好的政策才不会在执行中扭曲走样,以至于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观点集粹(gdjc)
支付方式再超前,也不能超越法律
能否拒绝出售商品应视情况而定
观点集粹(gdjc)
吐槽药酒遭跨省抓捕:警惕民事纠纷刑事化
退回补充侦查:“鸿茅药酒案”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