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  特邀专栏  >  易其洋文集
入学考试不能想咋考就咋考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05-07 13:49:20  稿源:宁波日报

  易其洋

  入学升学季,就是家长焦虑季。这些天,网上风传两条“入学信息”,一条是我们宁波的,一条是省城杭州的。

  宁波的这条,有微信公众号发表时的标题是《xx书院:我的面试题全国最难》。是不是“全国最难”,没比较不好说,不妨看一看语文试题。语文考试,看两段小视频,每段10分钟。视频1:孔子儒家文化。小作文题目: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影响(文字评论,要求100字),还有3道简答题、2道判断题、1道选择题。视频2:中国每一分钟变化(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主要考察国家时政,题目中涉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看完写一篇大作文,300字。

  报道说,“题目40%来自视频,剩余60%来自平时积累,侧重古诗文积累”。应该说,这样的题目,考查的不光是孩子们死记硬背的能力,还有现场观察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值得肯定。至于是不是有些家长说的“全国最难”“变态教育”,同样要说一句话:应该要有判断的标准,否则,就不好评说难易。但是,如果题目让许多家长和孩子明显感到“超难”,就不能不说是个问题了。

  杭州的那条,有微信公众号发表时的题目是《“杭州某民办小学招生标准”曝光!所有爸妈看完想哭》。为啥爸妈们看完想哭?不光是因为对孩子的数学、语文、英语、运动能力要求高得有点怕人,有媒体总结,要进这样的民办小学,光识字量,“普娃”要识得700字,“牛娃”要1000字,“超级牛娃”要1500字;还因为,学校设定的“加分减分”项目,让许多家长大有“生无可恋”之感。

  减分项目有:老人带大的孩子减分;阿姨(保姆)带大的孩子减分;孩子身高偏低、体型不匀称、戴眼镜减分;父母任何一方学历低于本科减分;家人身材偏胖减分;父母均在阿里或医院工作减分(怕是因为加班太多,作者注);父母任何一方年龄超过41岁减分;上过奥数班、拼音班的孩子双倍减分。

  加分项目有:妈妈全职且本科以上学历加分;父母任何一方属公司高层人员加分;父母有海外学习经历加分;父母为老师、公务员、律师等加分;孩子身高超高且体型匀称加分;孩子智力超常加分。

  我除了对两个最后一项表示认同,看一看别的,哪里是在考查孩子,简直就是在“拷打”父母。而且,不乏赤裸裸的歧视。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配合不错,但教育孩子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通过父母身上一些外在的东西筛选孩子,跟我们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那一套“血统论”有什么两样?本是给人生长希望、让人憧憬未来的教育,岂不是就这样沦为了“阶层固化”的帮凶?

  这两所中小学,据报道都是民办学校。有人可能会说,既然人家是民办的,那想招什么人就可以招什么人,想怎么设加减分项目就可以怎么设。也可能有人会说,你家孩子不知道、不会做,总有孩子知道啊、会做啊!这其实是对民办教育招生自由的极大误解,也是对教育规律的极大漠视。入学升学考试,可以考什么,学校(不论公办民办)有自主权,但这样的自主权,应该是在教育部规定的考查考试范围之内的自主权,而不是想考啥就考啥、想怎么考就怎么考的自主权。教育是有规律的,不管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不能违背教育规律。而规律,通常体现为一定的标准。在什么阶段、对什么人应该考查什么内容、不应该考查什么内容,就是标准和规律。

  这些年,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超前教育”“过度教育”越演越烈,一些人将所谓的“起跑线”越拉越前,在家长中造成的“教育恐慌”心理日益严重,让许多家长无所适从、疲于应付。而一人站起来,逼得别人不得不站起来的“剧场效应”,拔苗助长式的应试教育、分数教育,催生出了一大批“牛娃”“超级牛娃”,也让一些“万人争抢”的名校在选拔学生时不得不“剑走偏锋”“题出惊人”,对一些明明违背教育标准、常识、规律的东西,也由遮遮掩掩渐渐变成了大大方方甚至“与时俱进”。

  现在看来,家长们一年年对此唉声叹气、惊恐万状,根本无济于事。那么,对于入学升学考查考试的内容和方式,教育主管部门就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应该按照教育标准、常识、规律等审核一下,对明显“越位”的、“抢跑”的,还是要提醒、要敲打。

编辑: 郑晓华
 
外卖平台上演“三国杀”没有真正赢家
唯有直面痼疾、主动担责、攻坚克难,才是对人民群众最好的回应,也才能不断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所谓用户“需求”与“内涵段子”导向失守、互为因果。“内涵段子”被责令关停,可以说是毁在了一味迎合的媚俗化倾向上。
文物管理部门应该提出文物出国展览对场馆的基本的设施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这种展出就要明令禁止。
这种办法无疑更加符合“共享经济”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机关包容开放、与民以便利的意识,值得全国其他城市借鉴、学习。
有必要对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判,并提前加以预防。这样好的政策才不会在执行中扭曲走样,以至于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观点集粹(gdjc)
支付方式再超前,也不能超越法律
能否拒绝出售商品应视情况而定
观点集粹(gdjc)
吐槽药酒遭跨省抓捕:警惕民事纠纷刑事化
退回补充侦查:“鸿茅药酒案”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