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凄冷与温暖交织的人生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07-17 10:05:22  稿源:宁波日报

  清宸

  《我不是药神》取材于现实生活。片中主人公程勇,是个贩卖保健品的小人物,一开始为了致富,从印度走私治疗“慢粒性白血病”的仿制抗癌药物“格列宁”。国内销售的正版“格列宁”一瓶价格高达4万元,普通患者根本吃不起。吃不起就只能等死。但印度仿制的“格列宁”药效一样,市场价只有两千。程勇一面赚钱一面救人,还和吕受益、刘牧师、刘思慧和“黄毛”组成了自己的贩药团队。当然,他心里明白,长此以往,自己迟早会“进去”,于是见好就收,开始改行。然而一年后,他看到一个个如吕受益般因买不起正品药而死去的病人后,打算重操旧业。这个时候的程勇不再挣钱,他纯粹是在贴钱卖药……

  老实说,《我不是药神》在编、导、演等艺术层面上并没有太过出色的表现。前半部分,略带诙谐和幽默的色彩,是在为后面“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残酷现实做铺垫。但该片之所以收获良好口碑和不俗票房,主要原因是让观众看到了国产片也可以不犬儒、不懦弱,也可以直面与普通百姓利益攸关的敏感话题,而且将程勇这样一个游走于法律边缘的灰色人物塑造成平民英雄。这部电影还提出了一个犀利的问题:当情与法相悖时,生命权与法律该如何权衡?我们总是感慨韩国电影对现实的映射,佩服印度电影对现实的推动,却不敢奢望自己的影片也能对复杂现实有所回应。《我不是药神》给了我们一个久违的惊喜。

  影片用一个个贴近现实的细节,还原了白血病患者所深陷的购药困境。人生实苦,最苦莫若身患绝症。人同此心,皆有物伤其类的情感。所以,当影片中一个患癌老人握着警察的手说:“谁家没有个病人,你就能保证你一辈子不生病?”相信很多观众会有所触动。这个情与法的悖论并非通过艺术手法创设,而是由生活本身直接彰显。片中,程勇通过贩卖“假药”挣上了钱,出于对自身违法行为的恐惧,他和团队成员吃了一顿散伙饭后,执意金盆洗手。一年之后,他已是一家服装厂厂长,但吕受益自杀的刺激,使他再次前往印度给病友进药,哪怕后来印度的厂商被封,哪怕“被抓坐牢”如一柄达摩克利斯剑悬在头顶,他仍将进价两千的药物以五百的低价卖给那些命悬一线的白血病患者。至此,程勇已然成为白血病患者眼中的“药神”。而在观影的117分钟时间里,我们在笑声泪影中也一直能感受到人们求生的欲望,那种向死而生的奋力挣扎。观众由此意识到:影片中的故事,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我不是药神》除了对白血病患者群体的关照、对冷漠规则的批判,影片最精彩之处还在于:故事从一个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了社会性的普遍问题,传递出一份凄冷与温暖交织的人生况味。

  《我不是药神》的社会意义明显大于艺术价值,即便它在艺术上存在种种不足,仍然堪称一部善莫大焉的现实主义佳作。

编辑: 郑晓华
 
外卖平台上演“三国杀”没有真正赢家
唯有直面痼疾、主动担责、攻坚克难,才是对人民群众最好的回应,也才能不断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所谓用户“需求”与“内涵段子”导向失守、互为因果。“内涵段子”被责令关停,可以说是毁在了一味迎合的媚俗化倾向上。
文物管理部门应该提出文物出国展览对场馆的基本的设施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这种展出就要明令禁止。
这种办法无疑更加符合“共享经济”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机关包容开放、与民以便利的意识,值得全国其他城市借鉴、学习。
有必要对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判,并提前加以预防。这样好的政策才不会在执行中扭曲走样,以至于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观点集粹(gdjc)
水价不低于成本 但要警惕成本“注水”
有多少水费其实是“空气费”
观点集粹(gdjc)
个税修法多个“首次”契合民意
个税修法,向减负与公平迈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