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  特邀专栏  >  易其洋文集
“高四生”增多 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08-07 10:52:12  稿源:宁波日报

  易其洋

  在新高考政策下,浙江“冷”了好几年的高三复读市场,去年出现回暖之势,今年这种趋势越发明显——不光是一些考得不好的考生选择复读,越来越多的高分考生也选择再战一年。像有的考生考了662分,报考浙大这一档次的重点大学妥妥的,却选择了复读,想冲击北大、清华(据《钱江晚报》报道)。

  学生选择做“高四生”,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考得不好,离家长的期望值太远,被逼无奈,不得不复读,靠“时间换空间”;一种是在别人看来考得很好了,但考生自觉发挥不好,心有不甘,想再试一次。而“高四生”人数有增多之势,则不能不说是沾了新高考政策的光。新高考政策规定,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且3门选考科目可作废1科重新另选,2次有效成绩,可放弃一次再冲新高。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对“高四生”来说,有保底成绩,无后顾之忧,又能向更高分数冲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复读风险。就此来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理性选择”,但在我看来,“高四生”增多,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复读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复读需要自己和家长付出时间、金钱、精力等不说,个人在人生道路上落后同龄人一年,可能还要付出不小的机会成本。再就是,当“高四生”,虽说有政策保底,最差也就是跟去年一样,但复读了,总想着要考得更好,心理压力可想而知。特别是在当前这种往往是靠“刷题”提高分数的教育环境中,复读一年,没有相当强大的意志和毅力,要熬下来,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若非自觉自愿,而是被父母逼去的,要忍受的煎熬恐怕更甚。

  当然,个人的选择,成本和后果自有个人承担,外人可以评论,但无权干涉。我想说的是,个体的“理性选择”,往往导致群体的不理性。现在,“课外培训”愈演愈烈,几乎席卷所有考生,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看着别人在学,自己生怕吃亏,必然导致“剧场效应”,形成攀比之势。这两年“高四生”增多,是一些家长和学生试探式的自我选择,怕的是,再过几年,这会成为一种“潮流”,把许多考生卷进去。

  这绝非危言耸听,已经有高复学校在大张旗鼓地宣传,说有些考生复读一年,提高了100分,有人甚至提高了200多分;说什么“高四生”把复读一年形容为“别样的精彩”,回顾复读时齐齐用到两个字:值得。这样的“广而告之”,不知道会惹得多少人怦然心动。

  将高中设置为3年,已有专家学者说太长了,应该减为2年,如果弄成4年,岂不是更糟。我不知道,“高四生”增多,这样的结果出现了,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必将愈演愈烈,成为商家争抢的一块“肥肉”,因而成为一些家长和学生的另一种负担。对此,就绝对不能视而不见。

编辑: 郑晓华
 
激活特定问题调查,人大监督大有可为
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势必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让越来越多的老人们接受进而主动办理婚前财产公证。
删除“不顾个人安危”条款是对生命的敬畏,既肯定大义凛然、不怕流血牺牲的见义勇为,更鼓励、倡导科学、合法、正当的见义智为。
在当地“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的神操作下,这座标志性的大桥却早早承担了不属于自己的重负。
除了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应该被给予高度重视。
不是讨价还价,而是孱弱的公民只身面对强大的公权力机关,希望能在权利遭到侵害之后,获得一些“难以弥补”的弥补。
观点集粹(gdjc)
如此团购房 法律不买账
单位团购住房,警惕隐性权力腐败
观点集粹(gdjc)
该感谢奋斗而不是贫穷
寒门女孩考上北大“感谢贫穷”,别误读这份“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