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明州论坛
破解“健身去哪儿”需要新理念新举措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08-10 09:51:47  稿源:宁波日报

  徐川

  近日,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快体育设施规划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强化统筹规划,倡导共建共享,将体育设施建设融入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规划,推广“公园+体育”模式,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8月6日《宁波日报》)。

  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到来之际,市政府专题审议制订有关体育设施规划建设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不啻为送给广大市民特别是体育健身爱好者的一个民生大礼包。此举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体育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彰显了“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背景下,当前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健身去哪儿”难题亟待破解。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95平方米,虽高于全国的人均1.66平方米,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而与美国的人均16平方米、日本的人均19平方米相比,相差更远。可以说,补齐体育设施这一短板,任重而道远。

  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需要有新理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对此,有关部门必须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工作中,江北区主要领导的一番话曾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在他看来,体育设施将成为人们的必需品,这是一个可以预见的趋势,如果现在不抓紧着手规划建设,若干年以后,必定会陷入想建而无处可建的窘境,就像现在的停车场设施一样。正是凭着这样一种超前的理念和自觉,近年来,体育设施原本相对落后的江北区,相继引进和开工建设了一大批诸如市奥体中心、市小球训练中心、区全民健身中心等体育设施项目,一跃成为我市体育设施最为集中的“高地”。到去年底,该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2.48平方米,位列全市前茅。

  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需要有新举措。在当前土地资源、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体育设施建设必须在加强统筹规划的前提下,创新方法和手段,做到多措并举、另辟蹊径。结合城区实际,利用高铁、高架桥下空间以及“三改一拆”闲置土地、废旧厂房改建体育设施,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据8月3日《宁波日报》报道,奉化区莼湖镇马夹岙村利用高铁桥下空间,打造运动休闲空间,建成了全市首个村级体育公园,吸引了众多村民来此休闲锻炼。事实上,类似案例并非独此一家。早在2013年,镇海区庄市街道万市徐村就利用高架桥下空地,建成了集塑胶灯光篮球场、足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及儿童设施等于一体的村级全民健身中心。海曙区南门街道柳锦社区利用“三改一拆”闲置土地,通过引进民间资本建成了4片笼式足球场,周边社区喜欢足球运动的人在家门口就能踢球了。

  利用城市公园绿地配套建设体育设施,推广“公园+体育”模式,是化解“健身去哪儿”的又一有效举措。早在2012年,笔者曾在《宁波日报》上撰文,呼吁“让公园绿地‘动’起来”。6年过去了,局面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比如镇海绿轴体育公园规模之大,设施之全,俨然已成为全市体育公园的典范。结合三江六岸改造,一大批与绿树草地融为一体的体育设施应运而生,使传统公园绿地的功能得到了拓展,成为市民就近锻炼的极佳场所,其人气之旺丝毫不输于专业体育场馆。

  “健身去哪儿”是普遍性难题,要完全破解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好在各地共识正逐步形成,破解力度在逐步加大。值得关注的是,近日国家体育总局也对这一现象作出了回应,发布了破解“健身去哪儿”的十项举措(见8月3日《中国体育报》)。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有理由对拥有更加便捷舒适的健身环境充满期待。

编辑: 郑晓华
 
激活特定问题调查,人大监督大有可为
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势必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让越来越多的老人们接受进而主动办理婚前财产公证。
删除“不顾个人安危”条款是对生命的敬畏,既肯定大义凛然、不怕流血牺牲的见义勇为,更鼓励、倡导科学、合法、正当的见义智为。
在当地“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的神操作下,这座标志性的大桥却早早承担了不属于自己的重负。
除了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应该被给予高度重视。
不是讨价还价,而是孱弱的公民只身面对强大的公权力机关,希望能在权利遭到侵害之后,获得一些“难以弥补”的弥补。
观点集粹(gdjc)
破解高考答题卡调包疑案,开放查卷应早行
“高考调包案”不能任由舆论猜测
观点集粹(gdjc)
如此团购房 法律不买账
单位团购住房,警惕隐性权力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