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景区文化不能沉浸在“野史”的兴奋之中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08-17 11:11:21  稿源:宁波日报

  唐卫毅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7.4%的受访者去旅游景点会听讲解,受访者认为景区讲解最常出现的问题是讲解偏离景点本身和胡编乱造、前后矛盾(8月16日《中国青年报》)。

  其实,每个景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尤其是一些知名景区,历史典故很多,人文资源极为丰富;即便是一些新建景区也会有一定的时代文化特色,如果把景区文化传播好,对景区的健康发展还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但是,如何把景区故事讲好,把景区文化传播好,却是当前很多景区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不少景区在传播景区文化时,不是在传承和弘扬主流文化,而是靠一些低俗的野史、传奇甚至是迷信之类的内容忽悠游客。

  一些景区之所以出现把野史当正史,把猎奇当主流文化的情况,一方面说明一些导游的文化素质不过硬,并且缺乏统一的培训和规范;另一方面则说明,一些景区没有摆正景区文化的位置,把野史、奇闻、迷信等当噱头,目的是引起游客关注,进而达到营销的目的。但是,这种不靠谱的讲解,不仅会影响游客对景区的印象,还会降低游客对景区的信任感。现在,家庭旅游兴旺,很多是家长带着孩子旅游,家长原本希望孩子到一个景区后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但是遇到一些不靠谱的讲解,特别是迷信之类的讲解,显然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适得其反。

  当前,一些景区的讲解乱象不仅不利于游客体验景区文化精髓,也严重影响旅游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甚至会以讹传讹,让景区文化发展的方向走偏,这需要引起文旅部门的高度重视。在笔者看来,景区文化需要主流文化和正能量来支撑,而不是导游或者讲解员的满口胡言。关于景区文化的讲解,一些人文趣事和民间传说不是不可以讲,但是一定要有度,绝不能把这些趣闻当作景区文化的“主菜”,充其量也就是一种“佐料”。如果把一些野史、奇闻、迷信的东西当作景区文化的“主菜”,势必令景区文化蒙羞,也会令一些文化素养较高的游客大倒胃口。

  景区文化是景区赖以生存发展的血脉,景区文化不能总是沉浸在讲述“野史”的兴奋之中,拿野史、迷信等东西来充当景区的主流文化,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未来的不负责任。说明景区没有很好地梳理自身的文化脉络,没有把握好景区文化的精髓,走了歪路。因此,笔者希望各地的景区能够认真梳理和夯实自己的景区文化,特别是主流文化的基础。同时,加强对导游、讲解员的培训,规范讲解的内容,千万别再在景区文化的讲解中闹笑话、出洋相,更不能让野史、迷信等内容成为景区文化的主流。

  当然,对于一些景区文化走偏的现象,监管部门也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尤其是对于一些歪曲历史事实、过度迷信的讲解,要及时进行干预和纠偏,以此,确保景区文化传统正宗并且始终和谐健康发展。

编辑: 郑晓华
 
激活特定问题调查,人大监督大有可为
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势必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让越来越多的老人们接受进而主动办理婚前财产公证。
删除“不顾个人安危”条款是对生命的敬畏,既肯定大义凛然、不怕流血牺牲的见义勇为,更鼓励、倡导科学、合法、正当的见义智为。
在当地“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的神操作下,这座标志性的大桥却早早承担了不属于自己的重负。
除了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应该被给予高度重视。
不是讨价还价,而是孱弱的公民只身面对强大的公权力机关,希望能在权利遭到侵害之后,获得一些“难以弥补”的弥补。
观点集粹(gdjc)
破解高考答题卡调包疑案,开放查卷应早行
“高考调包案”不能任由舆论猜测
观点集粹(gdjc)
如此团购房 法律不买账
单位团购住房,警惕隐性权力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