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为破解“校门路堵”献一计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09-19 09:42:19  稿源:宁波日报

  王学进

  近日,有不少网友在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问政平台上发帖,反映市区多所中小学校门口的各种交通乱象:私家车违停路边,四车道变为两车道;电动自行车、自行车聚在校门口,堵塞道路;学生越过隔离栏横穿马路,在车流中穿行……开学以来,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网上关注焦点(9月17日《宁波日报》)。

  “校门路堵”,可以说是全国普遍性的问题。学校每天上课时间比较早,家长送孩子上学往往要“做筋骨”,赶早起床,抓紧吃饭,匆匆赶路,生怕路上堵车造成孩子上学迟到挨批。而因为大家赶在同一个时间段到校,这样更容易造成校门口堵车,上下学“接送难”就是这么来的。

  难题已经存在很久了,各地交警部门也在想办法,但迄今为止尚未有值得推广的好办法。在相关新闻的评论中,有人开出了这样的“药方”:比如,可以采取错时、逐班放学,划定固定的班级接送区域,避免接送时混乱;比如,可以进一步完善停车引导,让家长有序停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这些方法可以一试,但能否收到长效不好说。

  在此,我想推荐一种已被实践证明挺有效的方法,即诸暨市交警部门推行的“爱心绿波”出行方案。根据学校所处位置,诸暨市交警部门协调相应路段交通,用绿波疏导,保证出行效率,让家长一路绿灯到达学校或回家。目前,诸暨城区8所学校、4个路段,一天内有3个时间段实行“爱心绿波”。对此,家长点赞称:“这是我们收到的最棒开学礼!”(9月7日《绍兴晚报》)

  “爱心绿波”何以能够荡漾起来?交警凭什么保证上学路上的信号灯是绿灯却不影响其他社会车辆的行驶?交警总不能照顾学生及家长的权益就牺牲其他人的利益吧,不然,上下学“接送难”也就不再成难题了,交警只要在上下学时将学校路段的信号灯设置为绿灯就行了。

  问题没那么简单。怎么解决?需要调研。选择什么路线、怎么走?诸暨市交警部门和负责信号灯调试的浙大中控集团为此整整调研了一个月。通过采集、分析学校周边上下学的机动车、行人流量,结合周边道路的交通条件,最终确定在诸暨环城路、二环、三环以及苎萝、陶朱等截取4个路段共60余公里,于每天6:30-7:30、15:30-16:30及20:30-21:30,通过控制平台实现绿波畅行。这三个时间段不是机关企事业单位上下班高峰期,人流量和车流量比较少,错峰出行,具备实行绿波的条件。

  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诸暨交警部门特地利用暑假进行实际检测。办法虽有点笨,但很管用。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分别“认领”一段路,作为“人肉测速仪”,每天早上6点从家里出发跑到学校再回来,下午再跑一趟,晚上继续。经过130多趟来回测试、1600多次设备调整,两个月后,终于在8月31日确定“爱心绿波”路线、时速,为上万学生家长送上“开学畅行大礼”。

  这种贴心又有实际效果的创新,值得学习。

编辑: 郑晓华
 
激活特定问题调查,人大监督大有可为
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势必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让越来越多的老人们接受进而主动办理婚前财产公证。
删除“不顾个人安危”条款是对生命的敬畏,既肯定大义凛然、不怕流血牺牲的见义勇为,更鼓励、倡导科学、合法、正当的见义智为。
在当地“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的神操作下,这座标志性的大桥却早早承担了不属于自己的重负。
除了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应该被给予高度重视。
不是讨价还价,而是孱弱的公民只身面对强大的公权力机关,希望能在权利遭到侵害之后,获得一些“难以弥补”的弥补。
观点集粹(gdjc)
“正当防卫忧虑”需以严肃的司法流程回应
宝马男砍人又被砍,此事不应被喝彩
观点集粹(gdjc)
滴滴须找回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
滴滴事件能否成为平台创新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