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App沦为“隐私窃贼” 背后是监管不作为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8-11-30 10:04:04  稿源: 宁波日报

  史洪举

  28日,中消协发布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情况,金融理财、邮箱云盘类App评分相对较低。在收集个人信息方面,App普遍存在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情况,其中过半App涉嫌过度收集“位置信息”;在隐私政策方面,47款App隐私条款内容不达标,其中34款没有隐私条款(11月29日央视新闻)。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智能手机成了人们工作生活的必需品。与此同时,一些智能手机在非法App的操纵下很可能沦为泄密“黑洞”,尤其是那些可能随意开启摄像头、位置、录音权限的App,更是让人防不胜防。对此,监管部门不能毫无作为,视为不见,理当强化监管,严厉追究这些App开发者及平台的相关责任。

  人们对手机的深度依赖决定着手机已成为人们的随身物品。工作、开会时携带手机,居家、旅游时携带手机,甚至休息时也将手机放在床头。那么,一旦一些App成为“隐私窃贼”,通过手机窃取、搜集使用者的各种隐私,必将导致人们沦为被人围观的“裸奔者”,毫无安全感和隐私可言。

  据报道,今年6月份,有用户发现某款手机通过QQ浏览器打开某些网页时,手机摄像头会出现一个“升降”动作,疑似拍照。对此,QQ浏览器团队回应,确认存在调起摄像头动作,但这“并不会开启摄像头”,更不会“拍摄或记录”。尽管如此,这恰恰反证一些App已具备在后台操纵手机的技术和能力,即虽然手机在用户手中,但操控权可能被他人掌握。

  由此,本来是提高生活品质的智能手机就完全可能沦为被操纵的“肉鸡”。人们完全有理由担心,工作生活中的私密聊天内容会被偷偷地录制、窃取,睡觉休息时的画面会被录制、传播。要知道,摄像头、麦克风所牵涉的隐私,私密程度远超地理位置和通讯录等。前者所涉及的更直观、更私密、更具有画面感,泄露的后果也更严重。

  其实,打击窃取隐私的App并非无法可依。根据有关规定,App未向用户明示并经同意,不得开启收集地理位置、读取通讯录、使用摄像头、启用录音等功能,不得开启与服务无关的功能,否则就将承担下架等责任。应用商店对此也负有监管等责任。根据网络安全法,侵犯个人信息的,最高可处100万元罚款,并可责令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证照。同时,根据刑法有关规定,非法获取行踪轨迹、通信内容等信息50条以上的,就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向不守规矩的App说不,需要靠弱势的消费者自觉发现和抵制,也需要应用商店及App开发者“良心发现”,但最有用的是靠监管部门积极作为、科学应对、妥善处置。具体而言,监管部门除制定强制标准外,还应注重监测、下架、屏蔽违规App,追究开发者和应用商店的违法乃至刑事责任,进而压实应用商店的审核责任和开发者的主体责任,让其多些对规则和用户权利的尊重。如此,方能让用户真正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

编辑:郑晓华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要建更有效资本市场
· 养狗:责任和权利一样大
· “职务犯罪低龄化”,年龄不是要害问题
· 破解择校热难题,“名校+”加什么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先别急着为“艾滋病免疫宝宝”欢呼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需要用全面调查来释疑
观点集粹(gdjc)
媚众举措会事与愿违
医生们请别误读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