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明州论坛
以“教育之变”舒缓家长的教育焦虑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9-02-20 10:05:54  稿源: 宁波日报

  俞洲

  春节期间,笔者发现一个现象:不管是饭桌上闲聊,还是微信群内吐槽,只要家里有适龄的孩子,大家的话题都绕不开孩子教育。家长教育焦虑之甚,由此可见一斑。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家长整体上处于比较焦虑状态,孩子在幼儿园、小学阶段时最为焦虑。汇丰银行2017年公布的相关报告则指出,“一切以孩子的教育为主”成了很多中国家长的信条,对孩子教育的支出位居全球前列,74%的中国家长准备为孩子的成功而减少休假、放弃个人爱好等。价格坚挺的学区房、人气爆棚的名校报名、见缝插针的培训辅导、名目繁多的作业题海……这一切的背后,投射的是父母对于孩子教育的焦虑,也必然导致教育实践中的“剧场效应”愈演愈烈,最终很可能因急功近利或揠苗助长而适得其反,有悖初衷。

  有鉴于此,正视现实问题,采取应对之策,以“教育之变”优化教育生态,舒缓教育焦虑已显得十分迫切。

  强化专业培训和舆论引导,变革家长的教育理念。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方式是否正确,直接关乎孩子未来的成长。教育本是一项“慢”的艺术,家长理应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摒弃虚荣做派,学会倾听心声,认可个体差异,尊重成长规律,以爱心和耐心静待花开,激励孩子自我发展、自主成长。反之,如果家长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急功近利,难免会身陷焦虑和浮躁情绪的困扰,将自己的过高期望强加于孩子身上,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为名强迫他们“先人一步”。

  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应注重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把家长素质提升列为重要工作内容,建立常态化的“家长学校”,拟定科学实用的家庭教育课程,在提升家庭教育品质的同时为亲子关系提供润滑剂。同时,疏导和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还需注重发挥舆论的引导功能,防止少数培训机构和不良自媒体借助新闻推波助澜,以“阶层竞争”“学历崇拜”“鄙视链”等字眼恶意炒作,在贩卖焦虑中牟取私利。

  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变革教育评价体系。长期以来,由于主管部门和地方政策对一些“名校”“名园”青睐有加,在师资配备、经费安排、项目建设甚至招生录取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支持,导致校际差距不断扩大,择校需求不断攀升。这成为一些家长争夺有限优质教育资源并最终导致教育焦虑的重要诱因。因此,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均衡发展的步伐,加大薄弱学校优质资源的投入,切不可囿于“名校”“名园”或民办学校的名声而对“掐尖”等违规现象听之任之。否则,由此产生的“马太效应”将加剧教育焦虑,损害社会公平。

  以“教育之变”舒缓家长的教育焦虑已迫在眉睫。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变革往往涉及民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相关职能部门应广泛征询意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以严谨、细致、公正、科学的态度确保改革行稳致远。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在调整招生考试等方面的政策时喜欢“出人意料”,隔三岔五就有新动作,这样做,不仅不能有效舒缓家长的教育焦虑,反而会加剧他们的紧张和不安心理,导致新的教育焦虑产生。

编辑:郑晓华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要建更有效资本市场
· 养狗:责任和权利一样大
· “职务犯罪低龄化”,年龄不是要害问题
· 破解择校热难题,“名校+”加什么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如何破解年轻人的“春节社交恐惧症”
滴滴加收“春节司机服务费”算乱收费么
观点集粹(gdjc)
面对质疑,权健不能答非所问
还有多少“挨打养生”类保健迷魂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