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江帆:别把孩子当“摇钱树”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9-04-11 10:38:28  稿源: 浙江日报

  江帆

  4月9日,一段女童被踢踹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除了网友的愤懑和声讨,该事件更是将童模的话题推入公众视野。

  很快,踢人者身份被童模合作商家披露——竟然是小女孩的妈妈。合作商家表示,该童模“妞妞”与多家店铺合作,接单量大。随后,和她合作拍摄的多家商家均表示今后将不再继续合作。

  杭州市妇联法律援助律师王楠称,该踢踹行为有可能涉嫌家庭暴力。偶尔踢踹一下孩子,不少父母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并不需要上升到家庭暴力的高度。抛开事件是否涉及家庭暴力不说,本该无忧无虑享受童年的女孩却身陷童模圈,这一现象或许更值得人关注。

  童模,几年前还只是儿童模特的简称,近几年却已经悄然扩张成一个规模浩大的产业。据调查,童模行业存在诸多乱象:家长素质及教育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对待小朋友的态度比较恶劣;五六七岁的儿童被要求长时间化浓妆、戴美瞳;孩子们长期超负荷工作,二三月份的天气穿着夏装在室外拍摄……此次踢踹事件更像是一根导火索,引爆了童模圈神秘面纱下潜藏的问题。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童模市场快速扩张背后是利益在作祟。一方面,商家需要聘用童模来促进销售,一个“网红”童模动辄可以带动数十万件商品的销售量。另一方面,家长们或是心怀着培养“童星”的梦想,或是打着用孩子挣钱的如意算盘。据了解,一个五岁童模月入高的可达3万元,单看收入就足以“秒杀”大部分的成年人。

  所以有人会认为,小孩子参加演艺活动,既能增长见识,也能提高能力,顺带赚点钱,难道不是件一举多得的事情吗?童模产业看似是一个红利可观的产业,因为小小年纪就获取比许多成年人都要大的名利,但一天六七个小时、200多套服装的拍摄强度,孩子们身体承受得了吗?浙江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王平认为,虽然多接触社会对儿童来说是一个好的锻炼机会,但可能导致儿童的受教育权和健康发展权受到侵害。从长远角度来看,更应关注到儿童形象和符号是否被滥用的问题。例如,广告中的儿童形象有时会传达出炫耀和攀比性的消费观,这对儿童有着更为隐蔽和深刻的不良影响。

  过早地接触名利,生活在闪光灯下,会不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他们失去了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会不会成为人生中无法弥补的缺憾?这些问题,都值得童模的家长们再三思考。一则社会调查显示,近来儿童参加商业活动的现象较多,过度消费儿童现象严重。98.9%的受访者坦言,当前社会存在过度消费儿童的情况,其中48.0%的人感觉这一情况“很严重”,76.0%的受访者反对儿童参加商业活动。

  卢梭曾说过,“在人生的秩序里,儿童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或许,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并不是闪光灯,也不是出场费,而是一个快乐自由的童年。

编辑:朱晨凯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要建更有效资本市场
· 养狗:责任和权利一样大
· “职务犯罪低龄化”,年龄不是要害问题
· 破解择校热难题,“名校+”加什么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取消公摊是误读,但购房焦虑很真实
理性看待“买房按套内面积计算”
观点集粹(gdjc)
如何破解年轻人的“春节社交恐惧症”
滴滴加收“春节司机服务费”算乱收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