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木须虫:如何理解“陪伴式啃老”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9-04-12 10:35:14  稿源: 宁波日报

  木须虫

  如今“啃老”被网友细分出了一种类别。“陪伴式啃老”指子女表面上看是在老人身边生活,似乎能更多地照顾老人,实际上自己的吃穿住行全都依靠老人。“陪伴式啃老”者常把其行为美化成“常回家看看”,因此感到心安理得。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3%受访者身边有“陪伴式啃老”现象,63.4%的受访者认为以陪伴为借口依赖老人生活是不孝。(《中国青年报》4月11日)

  “陪伴式啃老”成为热议的话题,与《都挺好》的热播有很大的关联,剧中苏明成以陪伴作为啃老的借口催生出的“陪伴式啃老”,应当说是典型的艺术形象,虽说艺术源于生活,但也高于生活,并不必然有普遍性。毕竟,陪伴与啃老在现实中,很少作为确切的交易条件存在,甚至不会是明确的动机,即因为啃老而陪伴,如果是这样则显得赤裸裸的功利,有违人伦道德,这并不符合大多数人家庭生活观念的取向,只是在被指责啃老时有可能成为缓解窘境或者心理自我安慰的说辞。

  报道中的调查显示,认为自己身边有“陪伴式啃老”现象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未必不是假象,因为脱离了所谓啃老者的动机来讨论就是伪命题,会下意识将那些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啃老现象,当成了“陪伴式啃老”,倘若如此予以道德的苛责,显然会带来不必要的误伤。

  从提倡独立和减轻父母经济负担的角度来看,“啃老”的确不是什么好的行为,但是“啃老”在人们身边有一定的普遍性,则意味着其存在一定的必然合理性。排除那些恶意的啃老,更多子女经济独立的能力需要一个过程,“啃老”经济依赖的背后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依靠,这个没有绝对准确的界线,只有相对的耐受度。同样的陪伴也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靠或者说是依存,子女与父母住在一起,相互照顾,无论负担还是受益都是双向的,也没有绝对之分。

  倒是父母宁愿被“啃”也换不来子女的经常陪伴,未必不是一种悲哀,坊间有句说法“子女越出息父母越孤单”,道出的也是一种悖情的现象。这恰恰说明,家庭代际之间需要内在的依靠与依赖,不宜过分强调独立而走向极端,而其中的种种关系更不宜简单归咎于是非恩怨算得太清。

  所以,所谓的“陪伴式啃老”不宜放大解读,反对啃老尤其是恶意啃老,但还是提倡陪伴,特别是年龄大的父母,子女条件允许有必要尽可能住在一起。至于一些与父母住在一起且经济上有所依赖的家庭,要考虑的不是条件而是情感,不过于在“陪伴”与“啃老”上纠结,更多地向前看,相互帮衬,和睦生活,相信压力与困境只是暂时的,最后还是“都挺好”的。

编辑:朱晨凯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要建更有效资本市场
· 养狗:责任和权利一样大
· “职务犯罪低龄化”,年龄不是要害问题
· 破解择校热难题,“名校+”加什么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取消公摊是误读,但购房焦虑很真实
理性看待“买房按套内面积计算”
观点集粹(gdjc)
如何破解年轻人的“春节社交恐惧症”
滴滴加收“春节司机服务费”算乱收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