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获奖结果不作为入学依据”能否打破幻想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9-05-24 09:51:23  稿源: 宁波日报

  张海英

  广东省教育厅22日发布的《通告》提出,现有面向全省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及表彰等活动一律按管理权限和程序进行重新核准,未经重新核准的,不得组织开展活动,活动获奖结果只能视为荣誉,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坚决制止逐利倾向(5月23日《羊城晚报》)。

  上述《通告》的核心,一方面是对竞赛类活动从严控制、严格审批。另一方面是,这类活动的获奖结果不得作为招生入学依据。前者,大大限制了此类活动的供给;后者,则抑制了这类活动的需求。此举不仅能为学生和家长减负,而且有利于招生入学公平,还能为这类活动“降降温”。

  由于过去多年存在“特长生”现象,大量学生和家长热衷于报各种校外培训班、参加各种竞赛或表彰活动,以便为进入名校或重点班“加分”。不少学生确实因此走了“捷径”,也付出了一定代价——课外负担加重,家长也为此增加了经济负担。《通告》等于为学生和家长同时减负。

  教育部已明确,继续压缩义务教育学校特长生招生规模,至2020年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特长生一般用相关竞赛获奖结果来证明自己的“特长”。取消特长生招生,禁止把获奖结果作为招生入学依据,在进一步为竞赛活动“降温”的同时,还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这是因为,不少竞赛、表彰等活动毫无公平、公正可言。虽然很多此类活动的名头很响亮,主办单位看上去很权威,但实际上是利用学生家长对获奖证书的渴求来获取经济利益,即以赚钱为目的而不是以公平为原则。那么,这种获奖证书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无疑损害了教育公平。

  所以,上述《通告》还有利于校外培训市场、相关活动主办方回归理性。

  去年,教育部发布《公告》指出,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结果只能视为荣誉,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广东此举显然与教育部政策精神保持一致。也就是说,落实教育部政策规定,需要每个地方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政策。中小学尤其是名校只有严格落实《公告》规定,才能让学生和家长更理性地对待招生入学。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各种竞赛活动的正面意义,比如有利于挖掘孩子的特长,培养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兴趣,有利于给孩子树立信心等。但正如《通告》所说,活动获奖结果只能视为荣誉。有了这样的前提,家长就会理性地去思考,这种荣誉对孩子未来成长到底有没有实际意义?

  从取消特长生招生以及《通告》内容来推断,“获奖结果不得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有望打破学生和家长的幻想。但是,如果某些学校自己或者通过培训机构违规招选特长生,部分家长仍有可能抱有幻想。

  对此,就应该按《通告》所要求的,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并作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和优质均衡县(市、区)认定的“一票否决”事项。有“专项督查”和“一票否决”作为“鞭子”,中小学落实《通告》规定就值得期待。

编辑:郑晓华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要建更有效资本市场
· 养狗:责任和权利一样大
· “职务犯罪低龄化”,年龄不是要害问题
· 破解择校热难题,“名校+”加什么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下班不发工作信息?减负落实喜忧参半
“为工作群所累”的根源是官僚主义
观点集粹(gdjc)
宁波“挡刀女孩”感动亿万网友 95后好青年是怎样炼成的?
良好家风育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