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70年历程:由“从走到飞”看发展优势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9-06-24 14:34: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刘从友

  对于寻常百姓,生活就是衣食住行。就我来说,几十年来,感受较为深刻的生活变化就是“行”。

  依然记得几十年前,大约只有7、8岁,和母亲走亲戚到南京市的姨妈家。虽然路途遥远,但一想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新鲜东西,便忘了辛苦。一大早,冒着蒙蒙细雨,光着脚丫,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母亲后面,走了近10公里的泥泞小路,赶到轮船码头,坐船过江,到姨妈家大约是吃晚饭的时间。现在都很难想象当时是多么的艰难。渐渐地随着社会进步,家乡集镇到南京通直达汽车了。一时间,这成了当地当时最大的新闻。

  但村庄之间依然是土路。还记得,曾经有次正是西瓜上市的旺季,适逢暴雨,土马路变得十分泥泞。我和父亲拉着一板车的西瓜到镇上去卖,车陷在泥路中,多次在路人的帮助下,才从泥坑中拉出来,十分狼狈。到了镇上,也没有商贩来收瓜,只能半卖半送大甩卖。路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再后来,乡镇政府意识到路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将所有乡村道路都先修成了石子路,再升级为水泥路。村前的小路也同步发生了变化,从小土路变成土马路,再铺上石子成为乡村公路,再变成而今的水泥公路,大约有3米宽。路的变化,极大地方便了本地农产品的外销,促进了农副业的蓬勃发展,于是蔬菜和养殖渐渐地成了当地响当当的农副业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走他乡求学工作。2000年前后,回乡过年时,乡镇之间还多是石子公路,乡镇之间换乘也多是改装的三轮车,晴天一身灰,冬天四面透风,浑身上下透心凉。邻村一先富起来的人家,买了一辆旧二手的吉普车,在打谷场上“兜风”,引来了全村孩子围观,那便是彻头彻尾的“土豪”。

  现在,过年再回老家时,乡镇之间的公路全是宽阔的柏油路,十来户的小村庄居然停了七八辆各色私家车,自己也欣然自驾一次感受出行的便捷。但更多时候,还是怕长途车太累,改坐高铁,300多公里/小时的时速,真正的“贴地飞行”。宁波到南京,原先来回一次至少2天的时间,现在5个小时就足够了,怎一个“爽”字了得!站头根本看不到“三轮车”,取而代之是众多小车,跑乡村的短途运输,弥补了乡村的士、网约车的空缺,倒也十分方便。

  几十年时间,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从依靠双脚到自行车王国,再到私家车大国,再到高铁强国。弹指一挥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取得了令世界称奇的辉煌成就。值得庆幸的是,你我赶上了这个美好的新时代。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同样是几十年,中国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深入地思考一下,你就可以发现这其中蕴含着一最朴素的道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是这一切发展成就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是关键。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唯一目标就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同心同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人民的坚定承诺!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长期稳定的发展是保障。坚持了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中国社会保持了连续几十年的高度稳定,使整个社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发展经济,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雄安新区建设到“一带一路”倡议,在稳定中一步一步地促进社会进步。而且,在可期的将来,只要我们应对得当,无论外部如何风急雨骤,这种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将依然保持很长一段时间。这是可以想见的。

  组织力量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能力是重点。要想富,先修路。从乡村公路的改建,到高铁飞驰,都是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群众关注难点热点的结果。政府投资“铁公基”,解决了资源运输不畅、人员出行困难等问题,促进了资源流通,人员交往,带来了无限活力。几十年的发展,不少落后的地区从蔽塞走向了开放,成了自驾游的风景点。可以清楚地看到,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发展优势。

  走笔至此,我只能说,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感激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新时代!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请珍惜你今天所拥有的这份安宁和谐美好吧。

编辑:郑晓华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要建更有效资本市场
· 养狗:责任和权利一样大
· “职务犯罪低龄化”,年龄不是要害问题
· 破解择校热难题,“名校+”加什么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垃圾分类 “让人明白”应是“第一道工序”
做好垃圾分类,重在习惯养成
观点集粹(gdjc)
“最多跑一次”不该有迈不过去的坎
这样的“有偿代办”还是没有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