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期盼“问政”节目热起来、牛起来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9-07-11 09:57:13  稿源: 宁波日报

  易其洋

  这两天,前有鄞州区举行“民情面对面局长问政公开赛”,公开问政城市精细化管理,城管、住建、公安、市场监管等8个部门的“一把手”上台“应考”;后有北仑区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活动,政协委员、企业和居民代表现场问政,有关部门当场答复。

  5月底,宁波有了自己的电视问政节目——《民生问政服务问效》。去年9月,奉化区就推出了“民生大问政”节目。我不知道,这次鄞州区和北仑区推出“问政”节目,是因为市里有统一部署,两地在完成“规定动作”,还是自觉应该如此,主动作为。不管怎样,“问政”节目多多益善,而且要让它热起来、牛起来。

  仔细看看,各地所“问政”的问题,大多是影响民生的痛点难点焦点问题,而且好多存在多年,老百姓抱怨多年,媒体也不止一次呼吁过,恐怕有关部门也不是不知道。一些问题之所以没能及时解决,有的甚至被拖成了“顽症”“老大难”,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因为往往没有不解决就得吃苦头的“压力”,也就少了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的“动力”,对于老百姓的抱怨和媒体的监督,有的部门只是听过算数,甚至听而不闻。

  有了“问政”节目,一是面对面被“考问”,“一把手”们免不了红脸出汗,面子上挂不住,总得有所作为吧;二是被当面“考问”后,“一把手”们不能不表态,节目是直播的,那么多人看着,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和监督力,如果言而无行,那该是多么丑陋而愚蠢;三是“问政”节目,往往是一级政府主推的,部门“一把手”们接受“考问”,老百姓在看,地方“一把手”们也在看,被“考问”了而不真正解决问题,上下不讨好,弄不好是要吃苦头的。

  当然,这么说,不是夸大“民生问政”的作用,而是说,这是一种倒逼和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倾听民声、积极主动解决民生难题的好形式。再说了,这种“问政”形式,在许多地方被证明是有效的。这就让人期盼。

  一是各地都应该有这样的节目形式,让老百姓反映问题、解决难题有多条渠道,也让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能有点威力;二是这样的节目多了,参与的人多了,对于那些无所用心者、推诿扯皮者经常“敲打敲打”,他们才可能打起精神,用心尽力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三是让这样的节目牛起来,关键是“抓落实”。虽说有的“一把手”现场被问得额头冒汗、面红耳赤之际,会把问题全揽下来,承诺认真整改,但不敢保证,回去后他们真能兑现承诺;也不敢保证,他们不会像以往那样被下属“蒙骗”,以为问题真的解决了;更不敢保证,有些问题一时间里“突击解决”了,过段时间不会“故态复萌”“死灰复燃”。

  所以,参与“民生问政”的媒体,还是要勤快一点、精明一些,对于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对于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承诺,要一“追”到底;也可以时不时地来个“回头看”、杀个“回马枪”,看看问题到底解决了没有。

编辑:郑晓华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要建更有效资本市场
· 养狗:责任和权利一样大
· “职务犯罪低龄化”,年龄不是要害问题
· 破解择校热难题,“名校+”加什么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垃圾分类 “让人明白”应是“第一道工序”
做好垃圾分类,重在习惯养成
观点集粹(gdjc)
“最多跑一次”不该有迈不过去的坎
这样的“有偿代办”还是没有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