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赋予教师惩戒权 关键是划清它与体罚的界限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9-07-11 09:57:14  稿源: 宁波日报

  何勇

  7月9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有关情况进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下一步,按照《意见》提出的要求,着眼于教师教育惩戒权的问题,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抓紧修订《教师法》的有关规定,保障教师有效地行使惩戒权(7月9日人民网)。

  从教育科学角度说,只有说服教育、赏识教育而没有惩戒教育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并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在目前,由于法律没有明确教师惩戒权,使得教师惩戒学生行为往往被定性为体罚学生,教师要为适度、合理惩戒学生付出沉重代价,轻则丢掉好不容易考来的“铁饭碗”,重则被追究法律责任。这直接造成不少教师对学生只剩下和颜悦色的说服教育、赏识教育,对学生不敢管、不愿管现象比较严重,甚至选择“放羊教育”,任由极个别学生调皮捣蛋甚至胡作非为。

  换言之,让教师敢于管教学生、善于管教学生,立法赋予教师惩戒权很有必要,这也是近年来教育界的呼吁。这实质上是将教师本该享有的惩戒权归还给教师,而不是让教师体罚学生合法化。

  立法赋予教师惩戒权,让教师敢于拿起“戒尺”惩戒学生,而不致让教师惩戒权形同虚设,关键是要清晰、明确地划清教师行使惩戒权与体罚学生之间的界限,切实规范教师行使惩戒权行为,避免教师合法、适度、合理惩戒学生却被贴上体罚学生的标签,从而遭受不公正的处分。在这点上,可以参考新加坡等国家相关立法经验,“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施的范围、程度、形式”,让教师惩戒学生有法可依、有标准可执行。

  法律不仅要赋予教师惩戒权,而且要为教师依法行使惩戒权行为免责。否则,教师依法行使惩戒权与非法体罚学生行为在后果上可能没有区别。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有极少数学生心理素质相对较弱,可能接受不了教师的惩戒,甚至仇恨教师的惩戒。即便教师的惩戒在适度范围之内,惩戒力度也不大,仍然不能排除极个别被惩戒学生因想不开而选择轻生、离家出走等情况,这样的案例不少。从这个角度说,教师依法行使惩戒权,采取适度合理方式、手段惩戒学生,没有发生体罚行为,也没有出现侮辱学生的行为,那么即使发生悲剧事件,也不能过度迁就家长,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老师。

编辑:郑晓华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要建更有效资本市场
· 养狗:责任和权利一样大
· “职务犯罪低龄化”,年龄不是要害问题
· 破解择校热难题,“名校+”加什么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垃圾分类 “让人明白”应是“第一道工序”
做好垃圾分类,重在习惯养成
观点集粹(gdjc)
“最多跑一次”不该有迈不过去的坎
这样的“有偿代办”还是没有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