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垃圾分类需小心“最后一公里”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9-08-22 10:00:25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郝冬梅

  宁波市民对于强制垃圾分类都有什么看法?《现代金报》记者进行了入户调查。走进刘先生的家,他直言,家里并没有实行垃圾分类。“哪个垃圾桶空着,我就扔哪个垃圾桶。不是我不想做,而是分了白分,他们清运又混在一起了。”说起清运的事,刘先生愤愤不平。有一次,他看到小区保洁员直接将厨余垃圾倒入其他垃圾桶,打那以后,他就再也不分类了。“我们分得好好的,结果他们这样一股脑儿混在一起,那我们不是做无用功吗?”(8月21日《现代金报》)

  《现代金报》的记者调查发现,“市民分类保洁员不分类”的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市民刘先生抱怨的现象并非空穴来风。“市民分类保洁员不分类”让市民心寒,也就有了“我也不分类了”的想法。

  垃圾分类是建设生态社会、资源社会的需要。因此,对于垃圾分类这件事情,也从起初的“倡导”变成了如今的“强制”。甚至很多地方为了倒逼市民垃圾分类,撤掉了“楼道里的垃圾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市民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有的还给予奖励,用“垃圾分类的积分”换取生活用品。这都是促进垃圾分类的不错做法。

  让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不易,因为垃圾分类本身就给市民增加了麻烦。如今市民好不容易愿意参与垃圾分类了,却遭遇了“保洁员不分类”的尴尬,着实不应该。市民将垃圾在家庭里分类好了,投放到了小区设置的分类垃圾桶里,而保洁员在收储的时候,却“一股脑儿投放到一个垃圾桶里”,市民的垃圾分类也就失去了意义。

  垃圾收运,是垃圾分类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必须管理好“最后一公里”,不能让“强制垃圾分类”毁在“最后一公里”。这就需要加强保洁员收储环节的管理。“保洁员不分类”的原因,自然是图省事、怕麻烦。如何破解这个问题?显然监督起来是有难度的,保洁员“混装的垃圾”到了垃圾处理厂很难被发现。应该鼓励市民监督,对于发现举报“保洁员混装垃圾”的市民要给予奖励;应该给社区部门增加压力,让社区部门派专人盯紧保洁员;垃圾处理部门应该抽查“保洁员收储的垃圾”,发现存在混装的情况要给予处罚。

  其实,“保洁员混装垃圾”也仅仅是一个表象的呈现。根据新闻媒体的报道来看,在全国其他城市甚至出现过“垃圾厂处理不分类”的现象,“市民分类的垃圾”到了最终处理环节却为了省事“混在一起处理了”。

  强制垃圾分类,不能异化成“强制市民垃圾分类”,而是要确保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的处理到位。别让垃圾分类毁在了“最后一公里”。

编辑:郑晓华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大家谈专题
· 从任达华被刺案,反思公共安全漏洞
· 由收费员的“职业假笑”反思“微笑服务”
· 医保药店保健品被“一刀切”有懒政之嫌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不应该嘲讽一个努力微笑的人
“职业假笑”,你的笑料别人的伤口
观点集粹(gdjc)
垃圾分类 “让人明白”应是“第一道工序”
做好垃圾分类,重在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