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治理研究生“录而不读”应慎重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9-10-11 10:14:06  稿源: 宁波日报

  张立美

  日前,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的一则公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公示称,有部分研究生新生因出国、工作等个人原因申请放弃入学资格,另有少数新生逾期未报到,共69人,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将取消这6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10月9日《法制日报》)。

  其实,研究生“录而不读”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每年都有不少人考取了研究生,最后却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而且,对当事学生来说,“录而不读”是一种理性选择,也是无奈选择。

  当下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一种常态,逼得很多大学毕业生并不是把考研当成唯一选择,而是多个选择中的一个。对很多大学毕业生而言,考公务员、考教师编、考事业编、找工作与考研其实在同步进行。那些既考上公务员、事业编或找到满意工作又考取研究生的大学毕业生,普遍选择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而是选择去工作。因为他们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使考上了研究生,读完了研究生,最终还是要找工作,而等到研究生毕业之后还能不能再找到一份好工作很难说,不确定性太大。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应当尊重研究生“录而不读”的理性选择,不该批评和苛责这种选择是“损人利己”的行为。

  但显而易见,研究生“录而不读”又确实给高校研究生教育带来了麻烦和困扰。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招录实行统招机制,“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些研究生“录而不读”,无疑挤占了那些真正想读研究生的考生名额,让想读研究生的考生失去了当年读研究生的机会。而且,有的研究生导师当年招录的研究生名额非常少,可能只有一两人,如果遇到研究生“录而不读”,导师就可能带不满人,甚至出现无研究生可带的情况。也就是说,研究生“录而不读”,实质上造成了研究生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也是其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从优化研究生教育资源的角度说,对研究生“录而不读”行为应当予以治理。

  因此,笔者以为,既要保护研究生“录而不读”的选择权,尊重他们的理性选择,不要逼得大学毕业生面向未来只有一种选择,但又不能放任“录而不读”现象。不过,在研究生招考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治理研究生“录而不读”现象必须慎重,应区别对待,不宜“一刀切”。

  对在职研究生“录而不读”,应当纳入信用记录,对其今后报考研究生给予限制。而对全日制研究生,高校有必要建立确认录取报到入学机制,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与被录取的研究生直接联系,确认其是否会报到入学,给其考虑时间。对确认报到入学最后却放弃报到的,将其行为纳入信用记录,对其今后考研予以限制。同时,高校研究生录取工作不妨与考公、考编工作错峰进行,让高校有充分时间进行研究生补录。高校也应对考生考公、考编等情况予以了解,随时应对补录工作。当然,高校也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增强研究生走上社会后的竞争力,让读研成为更有价值的选择,这也有助于减少“录而不读”。

编辑:郑晓华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大家谈专题
· 从任达华被刺案,反思公共安全漏洞
· 由收费员的“职业假笑”反思“微笑服务”
· 医保药店保健品被“一刀切”有懒政之嫌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不应该嘲讽一个努力微笑的人
“职业假笑”,你的笑料别人的伤口
观点集粹(gdjc)
垃圾分类 “让人明白”应是“第一道工序”
做好垃圾分类,重在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