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不能让“离结比”式谣言以讹传讹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0-01-21 10:49:09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毛建国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广为流传“离结比”。在19日上午举行的民政部2020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表示,不能将“离结比”等同于离婚率。王金华介绍,“以2018年为例,全国结婚登记1010.8万对,离婚总对数是446.1万对,离婚率是3.2‰。如简单按照离婚量除以结婚量计算所谓‘离结比’则高达44.1%,这是不科学、不严谨的。” (1月20日《北京青年报》)

  在舆论场上,有关“再也不相信爱情了”与“又相信爱情了”的说法此起彼伏。而与爱情有关的“离结比”,动摇了很多人对于婚姻和爱情的信仰。记得去年,“2018年离婚率高达38%”的新闻,像过山车一样瞬时冲上热搜;而2019年所谓“离结比”高达44.1%,如果把这等同于离婚率的话,又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影响多少人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只怕过来人会感慨“一代不如一代”,而年轻人对婚姻和爱情也会慢慢产生游戏感。

  当然,真要有一种穷根究底的精神,并不难发现“离结比”的荒谬性。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一概念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离婚量的数字是准确的,结婚量的数字也是准确的,离婚量除以结婚量得出的数字也是准确的。只是这一概念本身,正如王金华所讲“这是不科学、不严谨的”。真要了解婚姻的稳定程度,看看离婚量就可以了。

  更重要的一点,在碎片化传播的今天,即便数字和概念本身经不起推敲,可是又有多少人“打破砂锅问到底”地去求证数字,去推敲概念的科学性呢?当然,从理论上可以要求公众增强科学素养,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可是,以现在海量信息传播,如果一个人真要保持事事求证的精神,那真有可能沉没在信息海洋里。而且,经由碎片化传播,公众已经养成了碎片化阅读习惯,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背景。

  现在,网络谣言已经形成了人人喊打的态势。可目前受到重视的网络谣言,大多局限在“科学”领域,而且以健康谣言居多。比如日前,在北京市科协等指导下,“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19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求真榜”发布。“国产食盐含有亚铁氰化钾,剧毒堪比砒霜”,“X射线安检仪对人体有很大伤害”,“高铁有强辐射,易造成不孕”……这些流言其实都是谣言,多与健康有关,这类谣言也更容易受到重视。

  这些健康谣言属于伪科学谣言,有着巨大的社会危害性。从本质上讲,类似“离结比”这样的以讹传讹,何尝不是谣言?如果说健康谣言,影响公众的身体健康,那么“离结比”则影响社会心理健康,破坏人们对于婚嫁和爱情的美好向往。很难想象,在“2018年离婚率高达38%”的基础上,如果再出一条“2019年离婚率高达44.1%”,恐怕会形成病毒式传播,也会对社会带来病毒式感染吧?这种生造的概念,何尝不是谣言,何尝不是伪科学?

  与网络谣言的斗争是永远的进行时。现在,大量的谣言在互联网上翻飞,远远不仅是健康谣言,还有各种围绕社会现象、社会心理,甚至打着科学旗帜出现的精心编造的谣言。对于健康谣言,社会已经有了相当的重视,但由于“离结比”式谣言具有相当迷惑性,对其危害性认识也不够深,导致其依然大有空间,以各种形式存在着。所有的谣言,背后都有着不可告人的动机。只要是谣言,就要坚持釜底抽薪、露头就打。

  互联网改写了信息传播方式,互联网不应该成为谣言传播的温床。“离结比”式谣言打着科学的幌子,穿着概念的外衣招摇惑众,真让人受够了。必须掐断其传播渠道,不能再让“离结比”式谣言以讹传讹了。

编辑:郑晓华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大家谈专题
· 从任达华被刺案,反思公共安全漏洞
· 由收费员的“职业假笑”反思“微笑服务”
· 医保药店保健品被“一刀切”有懒政之嫌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是该给“强制推行ETC”亮红灯了
银行有义务为ETC卡用户扎紧安全的篱笆
观点集粹(gdjc)
“减掉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是必要纠偏
减负,让广大教师“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