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硬核”防控也要有“软处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0-02-17 09:04:32  稿源: 明州府

  昨日,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相关文件,指出当前部分地方在新冠肺炎防控过程中出现的无理由擅自升级管理措施、层层加码的简单化管理手段“必须切实加以制止”。“惊动”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发文,说明上述现象已经有些严重了。其实对此网上早就颇有微词,有些小区甚至出现了业主外出后回不来家的闹剧,究其本质,还是管理部门“一刀切”的懒政思维作祟。

  疫情发展至今,自我隔离、居家隔离成为普通老百姓对抗的疫情的“消极”致胜手段,很多网民调侃:“终于到了在家躺着也能为国家做贡献了。”我们看到绝大多数网民是自觉的,也是自律的,这成为我们最终能赢得这场抗疫战胜利强大信心的群众基础,这其实得益于中国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一种普遍的国家认同和集体认同。

  但也有少数人“宅不住”了,想做“漏网之鱼”,所以冲卡、翻墙,和保安、社区义工发生争执的现象也层出不穷。但对这些“硬骨头”“硬脾气”的网民采取更加强硬的“硬碰硬”措施,看着是很解气,但实际上随着一些冲突视频在圈群的传播,整个社会效果未必良好。

  当然,违法必究,非常时期非常对待,笔者并非建议向这些不守规矩者妥协,而是建议采取一种提前预判的软性措施,尽力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跟党和政府对疫情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不同,基层实际操作层面极易产生一种“疫情大于天”的极端情绪。实际上再大也是有上限的,不能因重视防疫而把人员隔离这一举措升格到最顶级的程度。如果随意限制居民的正常出行、关闭生活必需品的经营门店、排斥外卖快递的投放递送,那么熬个三五天还行,要熬过这场至少以月为单位的疫情拉锯战,是不可能的。所以看起来严厉有效的“硬核”手段,从长远上看未必是人心所向、符合客观规律。

  我们应该反思,一味地要求居民“宅在家”而不考虑其身心需求,一味地限制任何形式的“流通”而不考虑社会运作规律,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必要的生活物资采购、外卖快递寄送、其他就医就业需求,应当存在一个出口。这类“刚需”宜疏不宜堵,否则容易导致民怨,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比如说实体购物商城可以停业,但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大型超市应当保证营业时间,营业时中央空调可暂时关闭,并提示告知顾客取得谅解,更可以增设巡查员工监督顾客戴口罩是否到位;而小型便利店可在门口设置“请戴好口罩”提示牌,一定程度上满足离大超市较远的、出行不便的人群;快递外卖投递员不必进入小区,可以在物业或门岗处暂存,由业主自行领取、消毒。

  另外,对不同的小区也可采取不同的分级分类管理。已经出现疑似或者确诊病例的,同尚未出现病例且离其他小区较远的,自然要采取不同等级的管理。同时在严格执行疫情查控要求和流程基础上,加强政策解释、教育引导,“软语”说不定有“硬效果”。

  这样操作,工作量加大甚至翻倍在所难免,但却能让广大居民维持在一个基本的生活水准线,日子也没那么难熬了,配合战胜疫情的动力和信心会更强劲,有了充足的时间来“闷死”病毒。长远地看,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当然,在给基层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做好保障和关爱工作——基层一线工作者和医护人员一样,都是最辛苦的群体。

  总之,就像长跑中要学会调整呼吸和配速,如何统筹把握好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复工复产的关系,也是我们不断摸索中要掌握的宝贵经验。所幸的是,无论是政府指挥体系,还是一线落实人员,又或是普通宅家居民,三者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战胜疫情,恢复到两个月前的正常生活,为此,我们都愿意做出努力和改变。

编辑:郑晓华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大家谈专题
· 从任达华被刺案,反思公共安全漏洞
· 由收费员的“职业假笑”反思“微笑服务”
· 医保药店保健品被“一刀切”有懒政之嫌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是该给“强制推行ETC”亮红灯了
银行有义务为ETC卡用户扎紧安全的篱笆
观点集粹(gdjc)
“减掉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是必要纠偏
减负,让广大教师“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