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巩固成果 扩大战果 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0-03-12 11:06:42  稿源: 浙江日报

  沈宣

  习近平总书记就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指出,“加强疫情防控必须慎终如始”,“要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进一步发出了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必胜宣言书、全胜动员令。

  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浙江自觉扛起“三个地”政治责任,认真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因时因地、因势因事制宜,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我省疫情形势持续明显好转,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

  兵法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前,外部疫情发展、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还在增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越是曙光在前、胜利在望,越要一鼓作气、乘胜追击,越不能降低警惕性、降低防控要求,不断巩固成果、扩大战果,打好疫情防控战役“下半场”,推动经济社会尽快回归高质量发展的正常轨道,坚决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

  再接再厉巩固拓展防治成果,为夺取疫情防控斗争全面胜利创造先决条件

  新冠肺炎病毒是肉眼看不见的敌人,与病毒作斗争可谓没有硝烟的战役。只有精密防范、科学施治,筑牢“防”的堤坝,提升“治”的本领,使防治效度大于传播速度,才能送走病毒“瘟神”,守护好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疫情发生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斗争韧劲,牢牢抓住阻断和治疗这两个关键点,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组合拳。坚持科学精准“防”,建立“一图一码一指数”精密智控制度,分区分级点穴式管控,省外境外机制化防控,管控的精准性、缜密性、智能性、有效性不断提高。坚持全力以赴“治”,严格落实“四早”“四个集中”要求,制定实施浙江版治疗方案,科学调配资源队伍,完善救治网络和机制,消存量取得明显进展。坚持全国一盘棋“援”,整合全省优质资源,累计派出14批次共2000多人的医疗队驰援武汉、荆门,为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贡献浙江力量。

  虽然我省疫情防控见事早、行动快、进展好,但不能因此就麻痹侥幸、厌战松劲、疏忽大意。浙江是外来人口大省,也是侨务大省,“三返”背景下的人员高频度流动、境外疫情快速蔓延下的“倒灌”冲击波,使得疫情输入风险不断加大。习近平总书记曾批评过一种现象:在关键阶段,缺乏狠劲韧劲,以致坐失良机,前功尽弃。这对有的地方防控力度松弛、措施落实不力、“灯下黑”等情形来说,尤其具有警示意义。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我们党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则。战胜疫情,同样要在战略上增强必胜之心,战术上增强谨慎之心,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把困难估量得更充分些,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周全些,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针对境外疫情这个最大风险点,要把防范境外输入作为疫情防控的首要任务,运用和升级前期防控经验,坚持境内境外相结合,多方联动、关口前移,“门外”大数据预控,“门口”点穴式布控,“门内”智能化管控,坚决防住这一波输入风险。

  坚定不移巩固拓展发展成果,为夺取疫情防控斗争全面胜利筑牢物质根基

  抗疫与发展“两线”作战,看似“两难”不两立,实为矛盾统一体。只有找到二者的“黄金平衡点”,善于“系着保险”搞生产、“戴着口罩”抓发展,让机器的轰鸣和防疫的警报一起响、开工的“绿灯”和防疫的“红灯”一起闪、发展的“推进器”与防疫的“安全阀”一起开,才能变“两线”“两难”为“两手硬”“两战赢”。

  疫情发生以来,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综合研判、科学决策,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确保风险受控下积极主动下好复工复产先手棋,将疫情图与复工图同研判、相匹配,大力推进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全力加强农业生产,加快恢复城市正常运行。目前全省企业产能恢复率达到84.67%,其中规上工业企业产能总体恢复。针对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共性问题,打出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1+X”政策组合拳,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生态链,畅通人流、物流、商流。以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复工复产的一江春水,深化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推出“码上复工”、承诺备案等审批机制,“返工直通车”“驻企指导员”等服务举措,减税减费减租减息减支等补缺政策,以贴心暖心的“望闻问切”,帮助企业化瘀止痛、舒筋活血。

  也要看到,企业、行业间复工复产还不够平衡,特别是小微企业产能恢复率、销售恢复率与全省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外贸企业受疫情的影响较大;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类服务业相比,零售企业、餐饮业等生活性服务业产能恢复率仍然偏低。要紧抓疫情防控良好态势带来的重要窗口期,坚持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协调并用,统筹抓好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促进经济循环全面畅通。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滴灌”,有针对性地细化财税金融政策流程,推出更多与“绿色图”相匹配的“绿色谱”,推动支柱产业和一般产业、大企业和小微企业平衡复产、全面复市,努力实现“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整体协同发展效果。

  如同2003年的非典疫情倒逼电商产业迅速成长一样,此次疫情客观上也催生了新的商机和商业模式,云经济正成为新的蓝海。我们要继续发扬“先人一步”的改革胆略和创新精神,利用倒逼机遇,做足“云”的文章:云谈判、云招商、云招聘、云视频、云医疗、云剧场……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成效运用到投资、出口、消费上,催生新业态。深化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既加快发展互联网产业、人工智能、农村电商,又致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既把被抑制的消费释放出来,又把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真正化危机为机遇、转潜力为实力、变困境为佳境,努力实现新时代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驰而不息巩固拓展治理成果,为夺取疫情防控斗争全面胜利提供有力支撑

  抗击疫情既是技术性的救治工作,也是综合性的治理工作。中外历史上,大疫大灾往往导致社会失序。能否避免恶性传导,既迅速组织有效防控救治,又持续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是对治理现代化的深度化检验、全面性大考。

  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揭示新中国成功应对疫情的治理密钥:“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此次疫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响应,全面建立量化细化、闭环管控的工作体系。坚持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严防严控,在城乡基层构建“党员干部+网格员+医务工作者+志愿者”的防控队伍,运用大数据“智治”手段,进行全覆盖、网格化、地毯式管理,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深入推进“最多跑一地”“三治融合”,推广运用“平安大姐” “乌镇管家”等创新做法,广泛激发起基层治理的创新活力和“绣花”功力。

  疫情往往与社情、舆情相互交织。当前,由疫情引发的企业合同纠纷、劳动和医疗纠纷等矛盾逐步显现,需要全面梳理、有序化解。要发挥平安浙江建设的先发优势、治理优势,充分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余村经验”,深化实施“最多跑一地”“只进一扇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一体推进疫情防控、舆情引导和社情回应。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特点,善于运用“屏对屏”“端对端”“键对键”方式做好群众工作,深入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中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画好网上网下抗疫同心圆。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疫情发生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处理问题要有预案,预案不是摆设,定了就要做”,“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可谓振聋发聩、引人深省。这次应对疫情,也暴露出我省在公共卫生、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老旧小区的卫生防疫、社区服务存在短板。要着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结合编制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谋划一批公共卫生、医疗健康、防灾减灾等领域重大项目,以医共体为依托推进资源下沉,不断增强公共卫生服务力、“免疫力”。着力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重大风险评估决策、应急指挥机制,锤炼快速灵敏的“条件反射”“应激反应”。

  久久为功巩固拓展精神成果,为夺取疫情防控斗争全面胜利注入强劲动力

  物质可以转化为精神,精神也可以转化为物质。战胜疫情,既靠坚实的物质支持,也靠坚强的精神支撑;既靠医者仁心的白衣战士,也靠化育人心的“文明之师”;既靠又细又实的“硬核”把式,也靠走深走实的柔性招式。

  疫情防控斗争中,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新闻工作者、志愿者等一线战士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崇高精神,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负重“逆行”、冲锋在前,日夜奋战、无怨无悔,展现出强烈的使命担当、高尚的职业道德、忘我的奉献精神,彰显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为战胜疫情凝聚起坚不可摧的精神伟力。鲁迅先生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要大力弘扬传承抗击疫情中展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最美精神,不断赋予浙江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内心深处,熔铸为经济社会大厦“穹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抗击疫情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我省注重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集中开展爱国卫生专项整治,人们的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进一步提升。但疫情期间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也令人担忧。有的诚信缺失,隐瞒病情、谎报疫情;有的不守规则,逃避身份核查、例行检查;有的举止失当,攀爬围挡、随意扎堆,给疫情防控带来了被动、增添了负担。

  疫情防控战役不仅是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也是同陈陋积习的较量。要把疫情防控作为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契机,坚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广泛倡导践行拒食野味、使用公筷、重信守诺、文明上网等文明习惯;统筹推进垃圾分类、厕所革命、菜市场改造提升等城乡环境整治行动,以春风化雨的润劲、滴水穿石的韧劲,让“好盆景”长成“好风景”、好习惯变成好习俗,推动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于制,为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助推“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编辑:郑晓华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大家谈专题
· 从任达华被刺案,反思公共安全漏洞
· 由收费员的“职业假笑”反思“微笑服务”
· 医保药店保健品被“一刀切”有懒政之嫌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是该给“强制推行ETC”亮红灯了
银行有义务为ETC卡用户扎紧安全的篱笆
观点集粹(gdjc)
“减掉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是必要纠偏
减负,让广大教师“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