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明州论坛
落实劳动教育,为孩子打好人生底色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0-04-15 10:35:54  稿源: 宁波日报

  俞洲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并要求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舆论普遍认为,这一文件的出台将给多年来被淡化的劳动教育添上硬指标。

  正如作家路遥所说,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诸多育人价值,理应成为其人生成长中不可缺失的必需营养。

  令人遗憾的是,劳动教育在现实生活中被不断弱化和边缘化,导致相当数量的中小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鄙视普通劳动者,不珍惜劳动成果,不爱劳动、不愿劳动、不会劳动。在此背景下,上好每一堂劳动必修课,真正落实劳动教育,使之浸润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历程,显得尤为重要。也惟其如此,才能帮助他们打好人生底色,更好地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感悟劳动快乐,并在劳动实践中磨炼意志品质,增进团队意识,逐步确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培养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思想情感。

  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切忌将其窄化和片面化。劳动教育的本质目标在于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帮助学生确立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培育他们对于劳动的内在热情与劳动创造的积极性等劳动素养,进而帮助其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

  《意见》出台后,不少地方和学校高度重视,积极行动,着力走出重智轻劳的误区,积极实施劳动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在体味劳动艰辛中收获劳动快乐,培养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念,这无疑值得充分肯定。但毋庸讳言,也有一些同志矫枉过正,将劳动的概念片面理解为体力劳动实践,把劳动教育简单地与“学工学农”画上等号,而把脑力劳动、消费性劳动、创造性劳动等排斥在外,这是对劳动教育内涵价值的窄化和误读。

  我们应正确把握劳动教育的本质特征,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在实施劳动教育时把关注焦点更多地集中到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全面能力提升上。学校不妨开展一些创造性劳动的研究和实践,以劳动教育为载体探索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应用,实现知识与劳动、“内在思”与“外在做”的有机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幸福,培养创新精神。

  建构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切忌游戏化和形式化。“有劳动,未必有教育”。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在轰轰烈烈抓劳动教育,却往往停留在表面,追求眼球效应,在实际操作中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比如不少中小学校纷纷开辟校园“小农场”,启动校园种植活动,这无疑值得称道。但一些学校在把果实累累的“学农园”作为学生劳动成果展示和劳动教育标杆向各方推介时,很少说明这些收获大多是通过雇请农民辛勤耕耘的结果,学生学农活动则或因人多地少无法全员参与,或因过程安排缺少衔接,很多时候沦为走马观花式的休闲娱乐,最后学生对整个播种、生长、收获过程还是不甚了了。

  类似这样有名无实的劳动教育,因为缺乏劳动过程的真实体验和对劳动者的真正尊崇,无疑背离了劳动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更有甚者,个别急功近利的学校和老师将家长的精美制作或网购的精致成品在学生稍作修改后充作劳动成果向外展出,且沾沾自喜,其游戏化心态和形式主义做法应引以为戒。

  有鉴于此,我们应着力建构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切实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在这方面学校应承担主体责任,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根据不同学段、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精心设计目标明确又有机衔接、内容全面又前后呼应的劳动课程,着力配置必要的劳动实践设施,全力拓展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积极组织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探索创新活动形式和评价载体,不断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和内驱动力,从而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持续性。当然,家庭和社会在落实和加强劳动教育中也不应缺位,做到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三方联动,真正达成共识,构成合力。

  劳动创造生活,教育成就人生。只有落实落细劳动教育,多管齐下补齐短板,才能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为他们打好人生底色,助力其赢取美好前程。

编辑:郑晓华
 
应对无症状感染者,更须强化无接触服务
· “延长产假”别成女职工的“画饼毒药”
· “全面禁野”的禁食目录应该全国统一
· 当清明遇到疫情 为情感找好位置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
观点集粹(gdjc)
“共享”,才能共赢
“共享员工”,需要更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