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明州论坛
养成良好高尚的文明习惯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0-05-06 09:53:07  稿源: 宁波日报

  黄明朗

  近来,媒体陆续曝光了一些不文明行为:一些游客在乡村景点将瓜果皮、面巾纸随地丢弃,成为美景的“抹黑者”;在天宫庄园景区,有人把大佛肚竹和金边龙舌兰刻得伤痕累累;有居民损毁屋前一棵“无主”樟树,被罚款2100元;城区部分小区、城乡接合部等地,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这些现象同城市文明基本要求格格不入,也提醒我们,养成良好、高尚的文明习惯须臾不得放松。

  通过内在需求养成文明习惯。“大国之大既是国土之大、国力之大,更是民心之大、民德之大”。多年来,我市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地开展文明创建,是由于清醒地认识到,文明是城市软实力最精确的“标尺”,是幸福生活的“半边天”,也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人们需要文明就像需要空气,文明建设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因此,维护城市文明,形成尊崇文明习惯、鄙视不良习俗的社会氛围,让市民成为文明的建设者和受益者,才能不断提升环境品质,构建高水平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通过建章立制引导文明习惯。文明习惯不是先天具有,而是靠后天养成的,既需要内在动力,又需要外部压力,既需以“情”的方式教育引导,又需以“法”的规则约束规范。2019年度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年度考核结果发布,宁波再度跻身“优等生”行列,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市严格实施《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条例实施后,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万多人次,开展各类执法检查13万次,处罚个人、单位400多起,罚金达18万元,这为促进我市垃圾分类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多年来,为展现文明之光,彰显甬城之美,我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根本,构筑强大机制,提升常态长效水平,创设了有本地特色的文明行为规范体系、多样化的处置体系和全方位的实施监督体系,对违章搭建、环境污染、“中国式过马路”等不文明行为严管重罚,使法规的规范、引导和促进作用逐步显现,文明创建逐步走向德治法治“软硬兼施”、约束倡导“双管齐下”的格局,提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通过生活细节培育文明习惯。最近,我市正开展“甬城公筷·宁波蓝”系列活动,鄞州区则在医院、商场、银行等人流集中处,开展“缤纷一米线”行动,倡导文明排队。对于倡导使用公筷、有序排队等文明习惯,切不可将之当成“小事”,更不能当成疫情防控的权宜之计。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文明通常不在于高深的道理,而体现于点滴细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公共场合不大喊大叫,不说粗话脏话;乘车挂号自觉排队,不见缝插针;节约粮食、水电,不铺张浪费……件件小事就是道道风景,体现出的是爱心、公德、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久而久之,就能使举手投足符合文明规范,不断积累文明的厚度和道德的高度,让涓涓文明“细流”汇聚成推进城市文明进程的浩荡“江河”。

  通过美好熏陶改良习惯。据《宁波晚报》载,镇海医生朱啼祖,同余姚贫困女孩史偶苏结成27年的“母女情缘”,不仅在资金上资助史偶苏,还成为她的精神导师。耳濡目染之下,史偶苏从温州医科大学毕业成为白衣天使,处处以“阿妈”为榜样。疫情发生后,作为宁波市优秀护士,史偶苏成为宁波援汉医疗队队员,并出色完成“战疫”任务。

  “与小人交,如入庖鱼之肆;与君子交,如入芝兰之室”,这是说文明行为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在宁波,最美女警胡朝霞、最美兽医陈淑芳、“支教奶奶”周秀芳……爱心人士、道德模范层出不穷。发挥榜样的力量,让核心价值观触手可及,可以让千百万市民感受到道德典型的精神力量,从而见贤思齐。坚持根除不良习气,加强文明修养,让习惯符合文明,让文明成为习惯,就能引导城市文明不断进入新境界。

编辑:郑晓华
 
应对无症状感染者,更须强化无接触服务
· “延长产假”别成女职工的“画饼毒药”
· “全面禁野”的禁食目录应该全国统一
· 当清明遇到疫情 为情感找好位置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