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头条推荐
“绿灯为过马路老人多亮97秒”能成常态么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0-09-30 10:00:46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张海英

  9月27日7时15分,正值早高峰,在宁波海曙区通途西路长乐路口,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过斑马线,移动速度很慢很慢,当40秒的绿灯已经跳完,老人才走了三分之一。为此,海曙交警大队指挥中心在后台特意延长绿灯97秒,以方便其能一次性安全通过(9月29日钱江晚报)。

  近年来,不少老年人遭遇“过马路烦恼”。比如昆明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路口等待了两个信号灯都无法通过,原因是信号灯设计不合理。再比如,武汉一位老人曾向交警诉苦:“在路口斑马线上过马路时,就算是人行绿灯,转弯车也不让行人,对我们这些老人很不安全。”可见这是部分司机缺乏文明素养。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末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2.54亿,占总人口比例18.1%。其中,2019年底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76亿,较上年新增945万人。未来老年人口数量还将增长。而老年人群过马路,无疑速度不如年轻人,既对绿灯设计时长提出新的要求,也对司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即使绿灯设计时长充分考虑到大多数老年人的情况和需求,但不等于每个老人都能在绿灯合理时长之内顺路走过马路。比如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所需要的时长,就多于身体健康的老人,这时候就需要马路绿灯为老人“开小灶”,也需要司机耐心等待。此次宁波交警就为一位特殊老人提供了“特殊服务”。

  即在40秒的绿灯跳完之后,由于当事老人尚未走过马路,交警特意为老人延长绿灯97秒,这就确保了该老人一次性安全通过马路,这不仅保障了老人的安全,彰显尊老、敬老、爱老,还确保了交通秩序。试想一下,如果不给老人这种“特权”,老人既有可能被车辆撞到,也容易造成该路口交通秩序混乱。

  所以,我们应该为宁波交警“97秒”之举点赞。而且,交警此举对司机也是一种教育。只有执法者与司机都能换位思考,给予老年行人更多保护和关爱,才更有利于建设爱心之城,让城市更温暖,才更有助于建设更有温度的老龄社会,使老人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尊重和保护,文明社会建设才会更完善。

  当然,这一新闻引起关注也是因为稀缺。如果“绿灯为老人过马路多亮97秒”类似现象成为常态,则舆论不会对此现象“大惊小怪”了。从这个角度而言,在目前不少路口红绿灯由电子自动控制的情况下,如何让更多老人享受过马路“特权”,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虽然说让交警每天24小时在每个路口人工控制红绿灯,时刻准备着为特殊老人提供绿灯延时服务,不太现实,但能否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这一善举,值得考虑。甚至,有必要将这种善举制度化。如果我们多听听老人的诉苦,多看看类似暖闻,相信在老龄化社会建立这种保障老人过马路的制度并不是很难。

编辑:郑晓华
 
让宁波夜经济在烟火气外再多些文化味
· “过寿老人下跪”事件警示农村公共安全
· 纾年轻人“社恐”困局,需善处虚拟世界
· 惩戒教育法规当成为现代教育的有力支撑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