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经济文艺
摭谈运用地域文化打造经典——以冯骥才小小说集《俗世奇人》为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1-01-26 09:46:27  稿源: 宁波日报

  鲍静静

  网络文学文学性呼声渐涨时代,传统文学传播迎来簇新时机,冯骥才小小说集《俗世奇人》在咪咕传统阅读书里表现不凡。这证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阅读方式的改变,无线端为传统文学的阅读与传播开辟了一条路径。同时可见,冯骥才小小说具备内容的民间性、读者的广泛性以及作为经典文学读本的时代性。

  笔者想从燕赵地域特征、天津卫文化背景、小说人物形象意蕴以及民俗文化观照方面溯源背后的原因。

  首先,小说呈现的是天津卫的风俗人情画卷。

  四千多年前,天津露出海底,形成冲积平原。现在天津所处的位置原来是海洋,“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由指挥使统领。天津卫所在的燕赵大地盛产菊花和高粱。菊花高洁苍凉,为燕赵人的写照;高粱辽阔壮美,不像麦穗那般轻袅,不似谷穗那般垂头,它独立烈日,遍野碧绿,高粱酒热烈、醇厚、浓郁的腔调就是燕赵人的性情。

  其次,燕赵地的人文视野开阔。

  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有句名言:“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里尚武,有改革之风,赵武灵王对抗匈奴轻骑,放弃中原中看不中用的车,使战马解放出来,师夷长技以制夷,汉民族的疆域这才跨出了传统区域。这里的人重义气,刘关张中的玄德和翼德二人就生于斯。名将乐毅、神医扁鹊亦是如此。

  第三,主人公的文化意蕴绵长。

  《俗世奇人》中的“俗”,其实就是传统文化的“打开”。奇人奇事也是被逼出来的,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为了生存练就绝活儿,因此成为天津卫的奇人。

  他们的行为往往是自发的,但是这种自发与传统习俗代代沿袭分不开。这样的文化传承以土著人的言传身教流传。比如《黑头》里的小黑狗,渗透着弱势群体被救助以后那种尊严感,丢了份的时候就扎在泥堆里自杀,体现的正是天津地域文化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气神。再如《苏七块》里只认钱不认人的大夫,为了医术得以保存,不论病人是谁,看病前先得交七块钱。是看病的规矩,也是看钱的规矩。这个就是当时社会文化,他想用这种方式把医术传承下去。《刷子李》中的李师傅专事粉刷。他一天只刷一间房间,九间房间刷九天。他刷墙的时候穿黑衣服,刷下来衣服没有一点白的痕迹。作品通过他的徒弟侧面把他这身绝技渲染得淋漓尽致。李师傅刷完一面墙休息一会儿,抽上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对自己才华那是相当陶醉。江湖规矩,是普世价值观。笔者运用小说人物形象解说的方式可谓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打开。

  第四,民俗味的时代张力饱满。经典的恒久性在于写出了人类共通的心理结构和审美取向。小说选取的清末正是天津文化最有特点的时代,行文以精细的笔法、精短的篇幅,形神毕肖地刻画了百年来天津卫各种怪异人物,重现了特殊历史、地域与文化传承中的众生相。冯骥才写《俗世奇人》时,正逢天津开展老城遗产保护。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并试图从历史中寻求答案。在《俗世奇人》中,我们看到冯骥才对民间文化的热爱,对那些市井奇人、能人的认同。经典不仅指向确定格局的情怀,也对艺术的表现形式有要求。首先体现在冯骥才对冯梦龙小说的学习,无奇不传,就是怎么去叙事,怎么把故事讲好。另一方面,语言节制,包括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力求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1999年,冯骥才以随笔《小小说不小》阐释小小说是“独立的、艺术的、有尊严的存在”,它有“非常个性化的规律与方式”,比起长、中、短篇小说,它更需要“小中见大、点石成金、咫尺万里、弦外之音”。

  这个“大”“金”与“弦外之音”是什么?是跟作家相关的地域文化吗?

  迟子建秉承大兴安岭高寒文化;莫言代言山东齐鲁文化,当地受晏子、蒲松龄的影响,带有大量玄秘的鬼怪元素;刘震云传承黄河中原文化,灾难多伴随着黄河洪水产生,河南经常出现各种灾荒,就像他写的《温故一九四二》。离他家不远就是商朝首都,华夏文化土层非常丰厚的地方;再往西是秦岭,贾平凹所在的商州是宋朝和金朝两国交战的分界线,一边是关帝庙(汉族),一边是二郎庙(蒙古),它是在秦和楚的交界;再往西是阿来,阿来是藏族,他所在的嘉绒藏族一半放牧,一半种地,他的《尘埃落定》就把这块文化表达出来了;向南到毕飞宇是长江文化。他的家都是水乡,你看那么漂亮的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和密布在大地上的河网。跨出国界,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地处哥伦比亚加勒比海附近与委内瑞拉交界处的狭长地带,从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地方逐渐发展繁荣。每个作家带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地域风情,带着自己的文化土层创造出自己的艺术形象。

  什么叫故乡?母亲生你时在这里流了血,这个地方埋葬着你的祖先,这是你的血地。作家的血管跟土地接通,记忆就此复活。作家把故乡演绎成文学的故乡,这里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读者的精神故园与美学故乡。

编辑:郑晓华
 
以“薪”留人,正是另一种以“心”留人
· 不妨为“非必要不返乡”制定行动指南
· 专题:《明州论坛》思想与学术特色研讨会
· 办好《民法典》“第一案”意义如同“第一枪”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