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教育惩戒孩子 仅有底气还不够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1-04-12 09:42:39  稿源: 宁波日报

  -法眼观潮牧野

  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惯于通过责骂、体罚以“教育”和惩处调皮捣蛋的“熊孩子”,这种手段虽不见得有效,但因为父母的特殊身份,即使稍有过头,也不会产生大的麻烦。然而,对各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来说,如何惩治“熊孩子”却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各地曾发生多起因为惩治学生“不当”引发的纠纷,学校和教师不但受到家长的激烈批评,有些当事人和教育机构甚至因此受到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

  “熊孩子”必须有人管,否则,不仅不利于维护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正常秩序,也不利于孩子成长和发展。

  分析在“熊孩子”惩治问题上的分歧,最为关键的是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因此,只有从制度层面着手,才能减少和避免纠纷的发生。特别是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们,最需要的是掌握明确合法的惩治手段,这是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对熊孩子进行惩治的尚方宝剑。令人感到欣喜的是,这个问题已受到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有了实质性的行动。

  2020年12月30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工作者期待已久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并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该规则,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管理、扰乱教学秩序、做出具有危险性及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等情形时对孩子进行惩戒。

  当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可以依法惩戒“熊孩子”时,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是如何正确地理解相关规定,不能有所偏颇,因为无论对于学校和教师,还是对于孩子来说,教育部制订这个《规则》的出发点是规范教育行为,给教育者以指引,指导他们如何正确教育孩子,而不是仅仅给了他们对抗孩子父母责难的底气。任何时候,所谓的惩治只是更好地教育孩子的一种方法,而非终极目的。

编辑:郑晓华
 
以“薪”留人,正是另一种以“心”留人
· 不妨为“非必要不返乡”制定行动指南
· 专题:《明州论坛》思想与学术特色研讨会
· 办好《民法典》“第一案”意义如同“第一枪”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