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张弓慢评
“家床”式养老别让上海老人独享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2-01-20 09:46:17  稿源: 宁波日报

  张弓

  养老问题,不仅在中国,实际上已成为很多国家面临的新课题,大家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优办法。就在这样的氛围里,突然看到上海媒体的一则报道,令人眼睛一亮。

  报道说,上海市黄浦区老西门街道,从2019年起,开展“家床”式养老服务试点,至去年底,黄浦区“家床”已突破200张。

  所谓“家床”,就是床位设在家里,却能享受养老院般照护的一种模式。老西门街道“快乐之家”养护院,推出的其中最“豪华”一款,是3名护理员+1名护士上门服务:

  上午,一名护理员到老人家服务两小时,主要是收拾房间,做好午饭。下午,另一名护理员上门,为老人推拿理疗,并做好晚饭。第三名护理员晚饭之后上门,陪老人聊天,做些家务,待老人入睡后,在老人家中住下,提供夜间陪伴服务——一个晚上会起来几次看看,上厕所帮下忙,第二天早上为老人做好早餐,晨间照护,帮助洗漱,待老人吃好早饭后离开。

  每周固定一天,护士会上门,为老人测血压、血糖、血氧等主要指标,记录健康档案,安排本周药物,提醒老人让子女去配药,或陪老人去复诊。

  这家养护院,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和时间,有6+1服务方式可供选择。所谓6,包括生活照料、身体照护、康复训练、康复管理、药品管理、日间陪伴、协助沐浴等内容,价格最经济的是每月660元;1就是“个性化定制包”,上面说到的3名护理员+1名护士的服务方式,就属于个性定制,每月费用5800元。

  把上海《解放日报》发布的这条信息,转发到几个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圈里后,收到两种不同反映。多数人非常赞成“家床”式养老服务,希望上海的试点能早日在自己所在城市推广。尤其是家里有一位老人生病,孩子照顾不到,又不愿去养老院的老人,心情尤为迫切。也有部分人认为,这种方式好是好,只是实行起来困难很多,搞几个试点行,普遍推广难。

  无论是迫切希望推广的,还是缺乏信心的,对于这种模式,多数持肯定态度。因为,这种服务模式,既能够享受到养老院般的照护,又可以不离开家庭,而且考虑到了老人家庭的多种需要。经济负担还不算高,即使是“豪华”型的收费,两位老人如果都有退休金,也能够承受。这种“家床”式养老,可以说是对国家倡导的居家养老方式的一种探索。

  当然,困难是有的。实施这种养老方式,除了需要多部门配合之外,我以为,主要还是上门的医护人员,服务素质是否能够到位。目前,一些已在运行的养老机构,不管公办的还是民办的,一般硬件不错,短板主要是服务人员的素质。有些老人进养老院后不久又返回家里,原因也在这里。提升服务素质,当然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和考核来保障。不过根据国情,这可能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

  一件新事,先搞试点,然后总结推广,是一种谨慎的态度,体现的是负责精神。搞试点的目的,是为了推广。如果搞了半天试点,最后不了了之,成了老百姓说的“死点”,那就是不负责任。搞了试点,只是为了被宣传、被参观,又成了老百姓说的“盆景”,那就是糊弄人。投了不少钱,花了不少力气,最后成了“死点”或“盆景”的事,各地各领域多有发生,所以并非杞人忧天。

  令人高兴的是,上海黄浦区倒是信心满满。今年他们准备再增100张床位。我相信上海城市管理的精细水平。“家床”养老,有需求,又可行,定能取得预期效果。但愿试点成功之后能跨出黄浦江,走向适合的城市,让如此美好的创意不只被上海老人独享。

编辑:郑晓华
 
专题: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提高疫情防控精准度,不妨设个“蓝码”
· 每年4千万人被咬伤 “宠物扰民”该治了
· 明星频“翻车”,直播带货门槛就该高些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