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头条推荐
花48万长1厘米,莫让“增高针”成陷阱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2-05-18 09:52:08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罗志华

  近日,“9岁女孩打抑制针半年花十万”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再次将生长激素与家长对孩子的身高期待摆在大家面前。诸多家长抱着数万元,甚至是数十万元往里砸钱,只为孩子能多长高哪怕一厘米。并且这并非个案,有医生透露,有家长一年下来花了48万元,结果儿子只长高了1厘米(5月17日《成都商报》)。

  当前,无论择业还是择偶,身高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考因素。这个被民众广泛遵循的审美观,给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有一种非理性行为的危害不容忽视,部分家长明知孩子没有患“矮小症”,仅仅因为希望孩子再长高一些,就按“矮小症”为孩子进行治疗。要知道,所有药品用对地方才能发挥正面作用,一旦用错地方,不仅毫无正面作用可言,毒副作用一点都不会少。比如“增高针”是一种激素,对于相应激素缺乏的孩子可谓恰到好处,但使用到不缺乏该激素的孩子,不仅不能增高,反而会危害到健康。

  在身高焦虑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不能全怪家长瞎想和乱为,因为与巨大的身高咨询与干预需求相比,家长所能获得的服务少之又少,尽管有些医院开设了身高门诊,但更多属于内分泌科的一项诊疗内容,此类诊疗服务的可及性不强,远不能满足需求,导致一些非正规的机构和小诊所有了可乘之机,以至于家长从医院以外的诊所、中介等处获得“增高针”,成为这种药被滥用的主渠道。

  花48万长了1厘米,这不是增高,是陷坑。因为注射“增高针”,首先要确诊相关疾病,假如未确诊就用药,势必违反诊疗规范,假如随意销售和使用“增高针”,则必然违反处方药的相关法规。这48万花费的背后,很可能存在诸多违规或违法行为。

  治理“增高针”滥用现象,提高家长的健康素养是一种方式,强化服务也很重要。更要看到,以赚钱为目的的背后拱火,是“增高针”受到非理性追捧的重要原因,因此更应该加大对相关夸大宣传、刻意诱导、违反医疗操作规程和药品销售法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编辑:郑晓华
 
专题:开好党代会 迎接二十大
· 网友热议党代会 全是对甬城的“新期待”
· 延迟退休步入实践 “本人申请”值得点赞
· 制造与航运跨界融合是有益的探索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