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时评·媒体观点
大张旗鼓地为遭诬告的干部澄清正名理所应当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2-09-30 10:02:39  稿源: 宁波日报

  王学进 

  9月28日上午,浙江建德梅城澄清门下,一场面向全省发布的澄清正名令人关注:省纪委监委为21名来自全省各地受到失实检举控告的党员干部公开澄清,并公布10起查处诬告陷害典型案例。宁波有两名干部被公开澄清正名(29日中国宁波网)。

  与以往一些地方纪委监委只局限在小范围、小规模,甚至悄悄地为遭诬告的干部澄清正名不一样,此次省纪委监委是大张旗鼓地在全省范围公开为21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报道称,除了现场参与活动的160多人,还有近32.6万名党员群众通过网络收看了发布会直播。

  更有意思的是,活动地点的选择——建德梅城澄清门下。600多年前,建德人建这座城门,目的就是为遭受诬告的官员百姓澄清正名,所谓“澄清门下道澄清”。省纪委监委之所以选择这座古城门为澄清正名地点,就是表明要延续历史传统,传承使命担当,在全省营造激浊扬清、担当作为的浓厚氛围。

  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和举报渠道的不断畅通,近年来,广大群众举报各级违规官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是好事,应该予以鼓励。但也不容忽视,受制于种种原因,如举报者调查不够深入、全面,或者举报人基于个人私利,挟私报复,一定数量的举报信息失真失实,诬告也不少,不仅误伤了一大批党员干部,也寒了其他党员干部的心,致使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党员干部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工作,严重影响他们的积极性,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较大损失。

  正因如此,各级纪委监委面临着一个新的艰巨任务,即一方面要保护人民群众举报各类违纪违法现象的积极性,又要做好鉴别和调查工作,认真对待真实可靠的举报信息,剔除不实、恶意的举报信息,该澄清的澄清,该处罚的处罚,包括对诬告陷害行为的处罚。这样,才能更好发挥举报的正面激励和警示震慑作用。

编辑:郑晓华
 
专题: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 不再查验核酸证明 是科学化人性化的防疫
· “职业考生”暴露唯名校唯分数的功利心态
· 别再折腾商家的招牌了!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