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翻开报纸、打开电视,铺天盖地的人流广告,如‘流产没痛苦,睡一觉便解除意外怀孕烦恼’、‘超导可视人流安全无痛苦’等,但很多年轻人未必会想到‘无痛人流’只是减轻受术者的痛苦,由它引发的并发症诸如子宫穿孔、细菌感染等都会给身体和心理带来巨大影响。”(7月2日澎湃新闻网)
上述这段话,并非在完善铺天盖地的人流广告的未尽之意,而是有关人士在谈到“近两年人工流产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最小年龄仅为13岁”的现象时,把原因归结为当下人流广告铺天盖地,不少医院把无痛人流宣传得过分“轻松”。会不会让现在的年轻姑娘对人流广告像对冰淇淋广告一样,因为广告说的那么惬意,因此也想去尝试?于是,人流广告就成了伊甸园里引诱夏娃偷食禁果的那条蛇?
要说这种分析毫无依据倒也不客观,毕竟所谓的“人流安全无痛苦”,对那些偷食禁果的少男少女来说,至少减少了一些后顾之忧。但要将此当做诱因,就不靠谱了。因为,哪怕再“无痛苦”,也不是一种快乐的享受,作为意外怀孕后的善后未尝不可,但因此催发荷尔蒙是不可能的。然而,相关报道将此归纳为“中国每年人流1300万次,人流广告被批害人”,似乎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症结。
广告的营销属性,决定了它的“脸皮”特厚,所以,批广告一般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再说,在广告里找原因,就意味着对相关问题无需为此担责的实体。这是不是一种责任的推卸和转嫁不好说,但罔顾左右而言他的姿态却昭然若揭。
如果说因为广告把人流说成“无痛”,造成了中国每年人流1300万次,那么,假如把人流“很痛”写进教科书,是不是就能断了医院人流的生意?广告即使再铺天盖地,怎么比得上在校学生人手一本的教科书?在渲染广告“神奇效果”的时候,怎么没有意识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如果广告那么灵验,为何不用正确树立人生观、恋爱观的公益广告,去抗衡医院为了拉生意的商业广告?
把人流数量的暴增和年轻化,归咎于人流广告,其实是很荒唐可笑的。说到底,医院的广告打得再好,再铺天盖地,也不是在给人们介绍或提供一种享乐。谁会因为医院有某种特效药,就想方设法去得这种病?更何况,所谓的无痛人流,只是相对减轻受术者的痛苦,没有人会认为是愉悦的享受。至于广告没有把人流的危害性写进去,这能怪广告么?别说是人流广告,即使是食品广告,也不会把某些影响健康的因素写进去的。
广告中确实存在虚假信息,但如果把某些引起社会关注的不良现象,说成是受广告所害,若不是在故意扩大广告的能量,就是在推卸相关教育的责任。纵观专业人士对某些社会现象的解读,无论好事或坏事,总会分析出一个让人谛笑皆非的原因。不知是专业知识的浅薄,还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脱离实际,但都有一种立场先决下的“直奔主题”。就像必然涉及社会风气和年轻人性观念的人流年轻化,是有关人生观、价值观和恋爱观的严肃社会问题。而当从“伊甸园”里抓到了无痛人流广告这条“蛇”,就算是“冤有头债有主”了?
文/知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