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种菜
在今天,不只是种菜,只要称赞儒学、汉服、中医、古文修养、传统文化等,都会有不少人不分青红皂白,站出来大声詈骂,而这种“反对的自觉”,正是缺乏自信力的表现。
近日,美国媒体正面报道了耶鲁大学不少中国留学生父母在学校内垦荒种菜之事,此举得到校方支持,美国网友亦纷纷点赞。有趣的是,不少国内网友反应截然相反,有的说“果然中华民族的天赋就是种菜”,有的则说“这要在国内社区,得算侵占绿地吧”。
中国地少人多,美国地广人稀,同样是种菜,彼此认知不同,也在情理之中,但不同判断背后隐含的价值落差,引人深思。
中美原本都是农业国家,对土地都有一份传统的深厚情感。美国开国诸公对工业化均持警惕态度,富兰克林曾说,大地是天然的道德培训所,人只有劳作于其中,才能成就美德。而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我们对土地更为眷恋,不论游子漂泊多远,总要随身携带一抔故乡的泥土,当他们生命凋谢时,最大的心愿便是魂归故里,宁可为此放弃全部财富。
但,在现代化转型中,中美道路不尽相同。
美国现代化过渡相对平滑、顺利,人们在充分享受发展的同时,并未完全放弃传统价值观,所以直到今天,美国社会仍保留了一份对农业劳作的敬意,所以才会不吝于为耕种者的诚实、勤劳、自尊而点赞。
相比之下,中国现代化道路则充满了艰辛与苦难,在亡国灭种的焦虑下,我们有时显得过于浮躁盲目,甚至将一切旧东西都看成是进步的阻力,将一切旧道德都视为发展的寇仇。于是,农耕文化成了落后挨打的替罪羊,我们片面强调其守旧、落后、反理性的一面,对其优秀的一面,则视而不见。这就是为什么,一提起“种菜”,不少人便会大冒酸水,言外之意:没本事搞科学、艺术、哲学,只会种菜,咱们也就这点出息了。
在心理学中,有所谓“自我诅咒”效应,说的是一个孩子如果一路顺利,他就会越来越自信、包容,越愿意与外部世界妥协,相反,如果他总是遭遇挫折,就会不断自我怀疑,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只好通过与别人磕磕碰碰来寻找自我,最终他果然越来越不行,和自己怀疑的一模一样。
个体如此,国家也如此,一旦落入“自我诅咒”的恶性循环,便会难以自拔、越陷越深。在今天,不只是种菜,只要称赞儒学、汉服、中医、古文修养、传统文化等,都会有不少人不分青红皂白,站出来大声詈骂,而这种“反对的自觉”,正是缺乏自信力的表现。
其实,这世界上大多数的东西都是有好有坏,我们既要接受其恩惠,也要忍受其伤害,关键是要有一分温存、一分宽容、一分善意和一分“理解之同情”。人都是历史的人,不可能从自己生命的根脉中剥离出去,这决定了,在功利判断之外,我们还应学会历史地、具体地去看问题,这样才能少些极端,多些尊重。蔡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