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江
中科大少年班出身的尹希2015年9月初当选哈佛大学最年轻华人正教授后,沉寂数年的少年班再次回到公众眼前。曾经,少年班“拔苗助长”的声音一时铺天盖地,认为少年班已成“黑洞”,令部分“神童”泯然众生。近日,媒体走访数名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生,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当年的少年班牛人辈出,桃李遍天下,“一大堆人过得相当不错”。(10月15日 澎湃新闻)
数据最有说服力,事实胜于雄辩。应该说,媒体中科大少年班的调查是客观的、可信的。那么,曾经被指“拔苗助长”、“毁人不倦”的少年班,剧情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反转”?从最初的名动天下,到后来的饱受质疑,再到现在的牛人辈出,究竟哪一个版本的少年班更接近真相?我们关注少年班,最该关注什么?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人与人也迥然不同。毫无疑问,社会上一定有一部分人的智力、体力是普通人望尘莫及的,就像让姚明、刘翔、李娜等选择体育以外的领域是摧残一样,让那些智力超群的孩子按部就班读书也是莫大的摧残。承认天赋秉性的差异和尊重每一个生命并不矛盾,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念,至今被世人奉为圭臬。
因此,讨论少年班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没有意义,但讨论少年班以何种方式存在具有很大意义。当家长们纷纷急急火火、一掷千金将自家孩子打造神童的时候,当各高校跟风而上、盲目复制少年班模式的时候,少年班的存在就有了探讨的意义。外界关注少年班,既有对现行教育体制的不满,又有对神童模式泛滥的担忧。这种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对少年班产生误解也难免。
少年班牛人辈出的背后站在数以万计的普通孩子和家长,也站着虎视眈眈的精明商家以及功利化办学的教育工作者。从某种程度上讲,少年班的神童们难以复制,中科大的培养模式也难以复制,中科大只是为这些智力超群的孩子提供了最合适的教育方式,出现牛人辈出、桃李芬芳的局面并不奇怪。如果普通孩子、普通高校机械模仿,注定要吞下拔苗助长的苦果。
说到底,中科大少年班的成功只是再次证明了因材施教的常识而已,而这正是现行教育体制所欠缺的。超过70%的少年班校友活跃在海内外经济、IT、金融、制造等领域,一般30岁左右就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恰恰说明我们既缺乏因材施教的教育体制,又缺乏因材施教的社会范围。
所以,中科大少年班的牛人辈出并不意味着少年班模式可以复制推广,也不代表公众对拔苗助长的担忧是多余的。只要能真正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孩子选择合适的成才道路,就是成功的教育。有人适合当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有人适合当厨师、技工、司机,这才是一个正常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