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  特邀专栏  >  易其洋文集
该对电影行业“简政放权”了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6-11-16 09:41:30  稿源:宁波日报

  易其洋

  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电影产业促进法》,将于明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指出,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是电影产业改革的重要方向,《电影产业促进法》没有新增行政审批项目,同时还取消了电影制片单位审批、摄制电影片(单片)许可证审批等行政审批项目。

  电影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产品,不光能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是拉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电影产业早已成了支柱产业。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和满足之后,国产电影正在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些年来,影院在大中城市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人经常自掏腰包走进影院,电影票房逐年增长,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票仓”和电影制造大国。

  作为一种商品,影视作品出口,不仅能赚来外汇,对于输出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和文化理念,展示和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同样意义重大。美国凭借好莱坞大片,成功地向全世界观众传播了自己的“国家观念”。而韩国明确提出文化是“国家发展的动力”,推动影视创作成了席卷东南亚乃至全球的“韩流”。

  反观国产影片,观众的消费热情和心理期待越来越高,拍出来的电影也越来越多,但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影片少得可怜,能够出口并受好评的更是寥寥无几。特别是一些主旋律影片,要么“一获奖就进库房”,要么难逃“影院一日游”的命运。

  我们不缺英雄人物、不缺历史故事、不缺现实题材,为啥拍不出好电影?这跟我们缺乏优秀电影人才、一些导演和制作人急功近利、电影产业体系不完善等密切相关,但不能不说,影视创作的“门槛”过高、“限制”过多,无疑极大地制约了电影创作的生机和活力。

  电影拍摄,本质上是艺术创作,有其自身规律和准则,应该得到尊重和遵循。条条框框太多,指手画脚太多,这也要审批那也要审查,只能这样拍不能那样拍,就会限制甚至耗尽电影人的聪明才智和创作热情。中国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充分说明,那些被管得过多过细的行业,往往缺乏竞争活力,而那些被干预和管制少的行业,大都发展得又好又快。促进电影产业持续健康繁荣发展,也需要简政放权,大胆放手。

  以前拍电影,要到相关部门立项报批,通过之后才能拍摄,现在不用审查剧本,只需上报提纲;电影审查权下放,审查时间最长期限为“三十日内”……《电影产业促进法》将简政放权作为繁荣国产电影的重要“抓手”,可以预见,以后会有更多的电影项目立项,电影创作将更加丰富多样,题材、类型也会更加广泛。而且,电影创作数量激增,竞争加剧,必然促进电影质量提升,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的优秀电影会越来越多。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脱胎于真实发生的“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的国产影片《湄公河行动》,在各地影院票房与口碑齐飞,被誉为“中国主旋律大片的里程碑”。长期以来不被市场看好的主旋律片,这次何以如此风光?原因很多,比如起用了擅长拍摄枪战片的香港名导林超贤,由当红明星张涵予和彭于晏领衔主演等,而提供创作素材的公安部不光让摄制组进入公安部大楼实景拍摄,还准许摄制组查阅案件资料,并全力支持摄制组依据电影创作规律和市场消费需求“大胆改编”,突破了许多“禁区”“红线”,创下多个“第一次”,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

  有人也许担心,电影是文化产品、精神产品,影响的是人的思想观念,会不会“一放就乱”,泥沙俱下,酿成祸害?我的看法是,“一放”,暂时也许会“乱”,但市场的调节能力、观众的鉴赏能力和“用脚投票”意识,很快就能倒逼它“由乱趋治”。反之,如果不敢放手、不肯放手,“一管”到底,就算不“死”,缺乏活力和竞争力,终将被观众抛弃、被外国影片击垮。《湄公河行动》名利双收,就是最好的证明,也应该成为管理者和电影人共同的追求。

编辑: 郑晓华
 
“永远在路上”是答卷也是教材
要遏制非质量原因的短命建筑现象,就要改变“领导一句话就变”的城市规划生态,具体说来,有两项工作要做。
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补齐信息安全短板,对为个人信息上一道“安全锁”,形成让“内鬼”伸手必被捉的信息安全防范网络。
一个成熟的现代公民,必须习惯于从定量化的精准视角去判断所谓的“安全性”,而不是将模糊式的“致害关系”无限放大。
此类排名传递很坏的办学导向。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民间机构做的“百强高中”排行榜,是怎样变为教育部官方发布的?
观点集粹(gdjc)
加强监管,让电商平台远离店大欺客
电商先涨价再打折别指望“约谈”解决
观点集粹(gdjc)
要贫困户感恩,不如落实义务
扶贫要放弃对“感恩”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