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辣评原创 > 特邀专栏 > 江海文集 正文
终结“悬疑新闻”热播态势 亟需“担当精神”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09-29 08:30:44   稿源: 中国宁波网

  江海

  《“悬疑新闻”当休矣》、《向“悬疑新闻”说不》、《警惕“悬疑新闻”背后的“标题党”》《“标题党”是“悬疑新闻”的大推手》,近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专栏连发四篇署名文章,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些老新闻工作者对此也不无感慨:这样的节奏和鲜明导向,过去少有!这也说明,热播的“悬疑新闻”是该终结了。

  对不少人而言,“悬疑新闻”还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包括广大受众在内,我们整个社会都受到了“悬疑新闻”的影响、干扰、误导、愚弄和伤害。“男子疑因嫌母丑拒见探亲母亲”、“湖北武汉或建世界最高双子塔”、“传云南小学生用江水泡饭校长称是生活习惯”等大量意涵推测性质的报道,以及前些年郭美美和红会事件等重大社会事件的前前后后,都游荡着、活跃着、充斥着“悬疑新闻”的魅影。

  “悬疑新闻”的卖点在“悬”,危害也在“悬”。一些媒体和网站,急功近利,不愿意在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及时地传播信息上下功夫,习惯于按照“舆论热点+社会痛点=新闻卖点”的操作套路,刻意迎合社会不良心态,制作一些带有误导性的新闻,消费公众情绪。有的甚至专注和热衷于炒作丑闻八卦,炮制的作品想方设法往“腥”、“星”、“性”上靠。这固然让一些媒体赚足了眼球,迅速提升了点击量和影响力,但“疑”字新闻接二连三、“或”字标题满天飞舞,使新闻信息云雾缭绕,既混淆了视听、误导了舆论,也消解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影响了新闻界的公信力,更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古人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下的中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关头和历史的重要机遇期。国家要复兴,民族要振兴,改革要向“深水区”推进,人民要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作为社会的“瞭望台”,我们的新闻领域岂能容忍和放任少数人罔顾事实、颠倒是非,自挖墙角、自乱阵角的从业行为?

  破解“悬疑新闻”,离不开新闻工作者的勇于担当。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新闻工作者“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能否捍卫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拷问着每一位新闻人的良心。广大新闻工作要履行好这样的使命,必须进一步加强职业修养和道德操守,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把客观及时地反映、报道事实真相作为不懈的追求。

  破解“悬疑新闻”,离不开新闻媒体的主动作为。为校正网上和社会舆论中的一些是似而非的看法和观点,不少媒体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如《人民日报》开设的求证栏目,通过深入采访、专家访谈、权威对话等形式,对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和新闻事件作了持续跟踪报道,澄清了事实,还原了真相,使群众消除了误解和模糊认识。这样的做法,应推而广之。

  破解“悬疑新闻”,离不开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新闻传播有其自身的规律。舆论场中,正确的、积极的信息不去占领阵地,那么虚假信息、“悬疑新闻”就会大行其道。近些年,不少地方有这样的教训,一些重大事件发生之后,有些新闻工作者因为禁忌和思想顾虑放不开手脚,结果使新闻真相走在了舆情发酵、事态失控的后头。这样的教训,应认真汲取。

  破解“悬疑新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现在,有些地方和单位,对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有一种恐惧心理,害怕置于舆论的“聚光灯”下。遇事喜欢“躲猫猫”,该“发声”的时候也不“发声”。从源头上破解“悬疑新闻”,还是要靠事实和真相来说话。只有涉事方特别是“有关部门”主动站出来“发声”,才能用权威消息战胜小道消息,才能及时澄清谣言和谬误,变被动为主动。

编辑: 沈媛仪
 
iPhone6遭鄙视 中枪的不该只有消费者
·从传统出发,等一等你的灵魂
·"一块棉垫引发的惨案"该反思什么
·以大追逃打消贪官逍遥境外的侥幸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对不少人而言,“悬疑新闻”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整个社会都受到了“悬疑新闻”的影响和伤害。
辣评(lp)--稿件模板
    慈和孝的前提是义,父母不义,就违背了慈,慈和孝就失去其基础;开明些,对年轻人多些理解、体贴,亲情才能巩固、升华。
辣评(lp)--稿件模板
    刻意追求短平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孤立地、片面地看待教育问题,会混淆视听。因此,应该引起重视。
观点集粹(gdjc)
地铁里的脱衣广告是城市形象的污点
低俗的商业炒作,挑战社会公德
观点集粹(gdjc)
黄金周去留需听多维度民意
让节日回归本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