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爆料,唐天生曾于2013年8月因公款吃喝问题,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去龙胜县县委书记一职。今年10月,他获得了桂林市食药监局局长这项新的任命。(12月4日《南方都市报》)
官员复出似乎总是能够引起细心网友的注意,进而可能是猜疑乃至骂声。问题官员凭什么复出?其自身的毛病真的改掉了吗?在新的岗位上能保证不再犯错吗?说到底,就是官员复出欠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其实,公众并不是不允许官员复出。虽然说问题官员其之前在言语与行为上为党和国家政府抹了黑,也辜负了公众的信任,还可能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不让其“销声匿迹”似乎不足以平民愤,但是从惩戒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的角度来说,也必须给问题官员一个改过自新,跌倒了再爬起来的机会,不能将人一棒子打死。
况且,各种处分、处罚都有对应的影响期,只要是影响期过了,再经过组织重新考察,从法律法规规定的严格意义上来讲,重新任用也无不妥。再者党和国家政府在培养一名党员干部时,也付出了不少成本,官员身上除了问题,还有其自身能力与任职岗位相匹配的一面,有着个人的努力与汗水,如果其真的能够改正错误和问题,公众也完全可以给其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问题是,官员复出不能总是一次一次地静悄悄,进而让免职沦为了让公众猜疑的一种对问题官员的变相保护。公众的质疑和愤怒针对的也并不是官员复出,而是官员复出的不公开透明。
所以,官员复出必须要公开透明,要经得起太阳晒。一方面是能够让人清楚官员复出新职与其自身素质能力的匹配程度,问题改正情况,选拔任用过程,通过公示能使人明白其为什么复出,以获取公众的理解;另一方面要能畅通监督渠道,令公众能够更好地掌握到官员复出之后的日常表现、工作业绩,从而恢复信任。希望下次得知问题官员复出消息的渠道,不再是通过网友或媒体的爆料。
文/刁志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