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正文
一首小学生“怨诗”的四种读法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2-09 09:23:42   稿源: 钱江晚报

湖北的董女士在帮10岁的女儿晶晶清理书包时,翻出一首诗:“数学是死亡之源,它像入地狱般痛苦。它让孩子想破脑汁,它让家长急得转圈。它让校园死气沉沉,它使生命慢慢离去。生命从数学中走去,一代代死得超快。那是生命的敌人,生命从数学中走去。珍惜宝贵的生命吧,一代代死得超快。数学是死亡之源。”

原来,读五年级的晶晶,一向不喜欢数学,这次期末又只考了70分,于是约了班上两个同样不爱数学的女生,联合创作了此诗,以“抒发忧伤”。撇开这首直抒胸臆的“怨诗”的艺术性不谈,我想还可以有四种读法。

第一种读法是“知人”。相信读了这首充满“死亡”、“地狱”等字眼的诗,感到震惊的绝不只是家长,人们肯定要问,我们的花骨朵般的小学生怎么了?他们在原本应该明媚如春的人生花季,却“像入地狱般痛苦”;正蓬勃生长的少年,却痛切感受着“生命慢慢离去”。这是个别现象还是群体心理?三个厌恶数学的写了怨恨数学的诗,是不是也会有厌恶英语的写下怨恨英语的诗?小学生童心早泯、童趣早失,这种状况到底有多严重?

第二种读法是“论世”。出人意料的是,这首小学女生写的诗,写的不只是“我”,甚至写的不只是学生,它站的角度非常之“高”。“孩子”想破脑汁,“家长”急得转圈,“校园”死气沉沉,已囊括学生、家长、学校三个层面,而“一代代”这一句,更是把视角投向整个社会乃至历史。我想,作为一首自发创作,甚至不敢给老师和家长看的诗,孩子们在写作时肯定不会刻意拔高自己的主题,写出这些深层次的“忧伤”,基本还是“脱口而出,纯乎天籁”的,也就是说,她们确实是从个体的学习压抑中,体会到了整个教育环境的恶劣氛围。

第三种读法是“明情”。不知怎么的,读这首小学生的“怨诗”,我竟想到了《硕鼠》里的句子,“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从表面看,这几个孩子是在抱怨数学,是在嗟叹学得太难或太枯燥的数学浪费了生命,或许也怨恨让自己丢失了脸面,而其潜台词,显然是在呼吁找回花季的美好与自由,回到那生命的“乐土”。

第四种读法是“问道”。孩子们在诗中故意夸大其辞,直指数学是“死亡之源”,其实是在茫然中追问,应该如何赶走那“生命的敌人”,应该如何“珍惜宝贵的生命”。孩子们这样的心理,并不能断然说是负面的,但肯定是比较消极的,要让她们的心理明亮起来、精神振奋起来、心灵自由起来,除了家长与学校积极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是不是还得从整个教育体制层面,落实那光打雷不下雨的减负措施,才能真正让孩子从此不再因学习而如此“忧伤”?

洪信良 

编辑: 沈媛仪
 
大学教师,请与中国的历史一起同行
·没必要对春晚“三不用”说三道四
·警察成淘宝打手?谣言止于智者
·谁在绑架老环卫工的情感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教育不是大工厂,学生不能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素质更该是多彩纷呈的、个性鲜明的、“春花秋月各一时之秀”的七彩世界。
辣评(lp)--稿件模板
    民主测评动真格,也值得点赞。但是,民主测评这个群众和现实基础雄厚的事物,更得在法治的轨道内运行。
辣评(lp)--稿件模板
    一个人的火车,让我们认清了铁路客运情况的现状,也为我们呈现出了为何铁路一直说客运不赚钱的现实。
观点集粹(gdjc)
少放鞭炮的梦想更应成为公共情怀
“朋友圈文体”里,那些自我感动并不高明
观点集粹(gdjc)
春运大幕何时拉开一个有尊严的归途
“站票站价”需要供求双方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