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堂吉伟德
一年一度的“学雷锋纪念日”又如期而至,学习雷锋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不过近年来,关于围绕“是否应当学习雷锋,如何学习雷锋,要不要学习雷锋”的讨论,出现了意见上的分歧,使得传统的雷锋精神在当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而,如何在新时期保持学习雷锋的热情,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就需要在形式上实现创新,在认识上要有新的提升。
每年的学习雷锋日,各种活动就会集中展现:学校的师生、单位的职工、企业的劳动者,以及社会各界志愿者,都会涌上街头,进入社区,进入养老院或者福利院,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或开展义诊、理发、修理,或贫困户家中打扫卫生,或者给敬老院护理老人,或者在斑马线上维持秩序。在这纪念日当天,各种要素和资源的汇集,大量的活动将会井喷式体现。其中一些活动更是陷入了为学习而学习的形式主义中,也使得学习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更严重的是,一些机构和组织为了推广和普及雷锋精神,把做好事“指标化”,从而导致弄虚作假的现象的出现。正像有人所揶揄:“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很多敬老院的老人,平时无人问津,到了雷锋日时,来做好事的人来了一波又一波,很多老人陷入了“被帮助”的重复之中,最后让他们身心疲惫,也招来了很多人的非议。如此看来,在当下的学习雷锋活动中,缺乏的不是形式而是对其内涵的领会。
雷锋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一是在于要一辈子做好事,二是做好事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因而,雷锋精神是一种境界,一种修为,一种细节,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更是长期积累和积淀的必然结果。时代的递进之下,学习雷锋的方式会与时俱进发生悄然的转变,今天的学习可以更方便和快捷,更能体现出效率,但雷锋精神的内涵却永远也不会改变。设立“雷锋纪念日”的目的,不在于让所有人都只充当一次“光荣的雷锋”,而在于让每个人在纪念中重温其时代价值,在学习中找到自身的差距,在实践种融会贯通其精神内涵,让雷锋精神内化为一种人格修养,一种道德境界,一种人生追求和一种人生习惯,让雷锋精神时时得到体现和注解,那么雷锋精神才会被不断延续、落实和深化。
热闹与喧嚣之外更需要理性而冷静的审视。若不能解决“今天我们要不要学习雷锋”和“今天我们如何学习雷锋”的认识问题,那么看似轰轰烈烈的学习活动,就可能沦为形式上的热闹。雷锋日的结束也就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没有内化成一种个人的素养和社会品质。要实现学雷锋的常态化,并使之成为培育全民道德的一种载体,就需要对雷锋精神的内涵进行宣传和普及,在开展全民讨论的基础上,凝聚更广泛的共识。
焕发全民的道德认同与热情,并使之成为一种“道德血液”,应当是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学习雷锋,根本在于秉承其传统内涵,并最终成为人人做好事,个个做善事,穷者独善达则兼济的时代风尚。(堂吉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