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焦点话题 正文
社会需要王海这样的“打假老板”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3-24 10:52:41   稿源: 红网

王海,42岁,山东青岛人。1995年3月,王海在北京隆福大厦买了两副索尼耳机,他意识到这可能是假货,紧接着又买了10副,依据《消法》第49条提出了双倍赔偿的要求,被称为打假第一人。如今,王海已经成为职业打假人,而且有了4家公司,仅去年一年,打假成本就在400万左右,总索赔额理论上有1000万。(3月23日《新京报》)

王海最开始的打假行为,确实有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味道,因而人们对其打假行为毁誉参半,有人称之为知假买假的刁民,也有媒体称之为“打假英雄”。刁民也好,英雄也罢,都是过去式了,王海当下的身份是“打假老板”,应该如何看待王海变身“打假老板”呢?

首先,说明假冒伪劣存在甚至非常猖獗。如果假冒伪劣销声匿迹了,王海就应该失业了。但从现在看来,王海不仅没有失业,而且将打假事业越做越大了,还成为了“打假老板”,不知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社会的悲哀?毋庸讳言,有假冒伪劣存在,就要有“打假办”来打。很多商家都有“打假办”,但假冒伪劣始终打不完,给了王海变身“打假老板”的机会和空间。从王海有4家公司和去年总索赔额达到1000万可以看出,打假任重而道远。

其次,说明社会上的维权制度根本没有形成。《消法》有了,但有多少人会用《消法》维权?而且维权的成本太高、过程太长,人们根本耗不起。特别令人忧心的是,有的人遭遇假冒伪劣求告无门,被一个个单位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更伤害了他们与假冒伪劣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于是,他们要么忍辱负重、忍气吞声,要么就只能求助打假公司和“打假老板”。

市场讲究公平。市场上充斥着假冒伪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消费者和打假部门都对假冒伪劣熟视无睹、睁只眼闭只眼。正因如此,王海变身“打假老板”现实意义重大:一方面是对假冒伪劣深恶痛疾,誓与假冒伪劣死磕到底;另一方面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谁对假冒伪劣听之任之,就是对假冒伪劣的怂恿和支持。

王海变身“打假老板”,不管是以打假还是以赚钱为目的,只要其打假行为符合法律规定,都是应该受到保护和敬仰的。只有当假冒伪劣彻底退出市场、人们的维权意识明显提高、维权制度形成并得到强力执行时,王海才能从“打假老板”转身转型。而在今天,人们需要王海,社会需要王海这样的“打假老板”。

文/毛开云

编辑: 沈媛仪
 
要让外逃贪官“生不如死”
·“售活人墓很正常”其实很不正常
·当谣言遭遇“温州辟谣”神器
·“地沟油”上天,鼓励政策要落地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往届“黑马”的“战袍加身”与“闪亮登场”,再加上与“炫耀”无异的“阅兵”演讲。恐怕激励作用是有限的。
辣评(lp)--稿件模板
    面对突如其来的香奈儿降价狂潮,中国的广大奢侈品消费者切莫急着以更加疯狂地抢购予以“配合”和“呼应”。
辣评(lp)--稿件模板
    念斌8年牢狱索赔1500多万,是否“漫天要价”值得社会和法律界探讨,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公平正义要“依法还钱”。
观点集粹(gdjc)
100万岂能“砸”出教学的“卓越”
“卓越教学奖”不被理解才是最大尴尬
观点集粹(gdjc)
官员舀河水直饮是份值得“炫耀”的成绩单
“官员舀河水直饮”是过犹不及的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