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文婧
廖少华、刘铁男、刘志军、季建业、陈安众、田学仁……“大老虎”落马后,出庭时的形象,与其证件照上的形象相比,容貌真的变化不小,呈现出无一例外的消瘦、白发、颓废,如同被“卸妆”,甚至让不少人惊呼“这人还是他吗?!”(4月12日《三湘都市报》)
官员落马后,意气风发的工作照不再,呈现出一副颓废的景象,本就是必然的。因为美的本质,本就不是容貌,而是一种精神状态和一种生活方式。常言说,“笑一笑,十年少”,就是这个道理。古诗也曰:“畏老老相追,忧病病弥缚。不畏亦不忧,除才祛病药”。官员意气风发的工作照不必然是化妆的结果,颓废的落马照也未必就是真的现出了原形,两者都只不过是异化了的自己的“行尸走肉”照而已。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看着落马官员的“卸妆”照,不禁令人心有凄然。同情他们,不是因为其颓废的形象遭万人唾骂,而是那一副道貌岸然终将而去。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将哲学的视野从“存在之物”拉回了“存在本身”,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彼在”与“此在”的问题。“彼在”的人,往往就是呆板的走向亡故,而“此在”的人,往往会产生“存在之畏”,并学会诗意的“栖居”。
人的本真美得足以让每个人幸福泪流。贪官落马前的工作照,不是他们的本真,意气风发也只是一种表象,掩饰着惶惶不可终日的内心真实;落马受审时的颓废照,也不是他们的本真,因为他们失去了自由,有着“迫不得已”的无奈。人最可悲的,是失去人的本真,自己不再是自己,人不在是人;人最可恨的,是失去了认识人的本真的能力,分不清“彼在”与“此在”,不仅注定与诗意的“栖居”无缘,而且祸害众生。
对着贪官往昔两张“彼在”的照片,不仅仅是贪官,我们每一个都需要问自己:“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万物皆有规律,只有我们走在了不断趋向于自主、自足、自由、自在的道路上,我们才会离“此在”的自己的近一点,才会有“存在之畏”,才可能离幸福近一点。在这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我们一个人都需要身处繁华而不染尘俗,心持宁静而回归质朴。可怜之人自有可恨之处,贪官遭人可恨是自然的,但不知道落马时刻是否遭自己可恨呢?
我们已经看过无数贪官的“忏悔录”,有的是为了博取同情,有的是为了高调表功,有的是为了告诫建议,有的在彻底解脱,有的在排解惶恐,有的在心存侥幸……但这都如中纪委强调的一样:“沉重的忏悔、深刻的警醒”。沉重,不仅是因为犯罪滔天,更因为已经失去自由;深刻,不仅是警醒后人别重蹈覆辙,更是提醒我们每一个人,人的“彼在”非常顽固,时刻想吞噬“此在”的自己,所以曾子在几千年前就提醒我们一定要“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革命是人民的事业,权力来自于人民,贪官的所作所为就是对人民的背叛、不忠诚;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之交淡淡如水,贪官的贪念与贪为,就是对朋友失信;传不习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自小伴随我们成长的教育名言,贪官什么时候又认真学习、温习过呢?落马贪官的颓废照,照出了可怜,更照出了可恨,恨铁不成钢,恨自己不再是自己。(郭文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