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剑
4月14日一早,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十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人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经采访得知,作者为2004年7月入职河南实验中学的一名心理教师。当事人在微信上表示辞职只是个人行为,并表示只是想在来得及的时间用自己的目光去触摸这个世界。(4月15日《大河报》)
在谈梦想都会被认为是一种奢侈的年代,女教师这封言简意赅却又不失个人情怀的辞职信,一上来就以猝不及防的汹涌之势击中了人们压抑已久的内心。人们在佩服她大胆、率性表达的同时,更在内心深处翻腾起了无数的羡慕之情。这种羡慕,既暗含着当下个体对这一行为的向往,也透视着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遗憾之感。
这其实也正是这份辞职信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共鸣的深层原因。曾几何时,平凡如你我的普通个体,心中又何尝没有过类似的念想,我们又何尝不希望在恣意的青春里以梦为马,什么都不用考虑的将自己的人生演绎成梦想中的样子。但现实总有太多的羁绊,高房价、高消费的社会现状,一遍遍的在告诫着我们要与自己的内心相妥协,而那日渐丰厚的物质回报也在时刻提示着我们,如果非要让自己的行动遵从于内心,或许下一个“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人便是我们自己。
于是,在是坚守还是妥协的选择中,我们“果断”的放弃了内心的意愿和真实的想法,并日复一日的在被安排和设计好的人生道路上循序前行。这个过程虽然也充满着诸多的未知,也会给我们创造许多接受挑战的机会,然而,这被物质和现实“污染”的人生之路,它早已失去了最初的那个模样。
当然,这些都是客观上的原因。决定着我们不能如这位女教师一样潇洒辞职的另外一个因素,其实还和我们对未知世界抱有的恐惧心态有关。当下社会中,所有事物的运行轨迹,似乎都必须遵循着某个规矩,当我们被这样的行事规律渐次“感化”并深以为然时,这个时候,如果要让我们放弃这样的生活模式而进入一个未知的世界,那么,这手足无措的惊慌与不安全感带来的恐惧,便足以在短时间内摧毁我们“遵从内心”的原始渴望,让我们无法在关键时刻走出个体的小世界。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主观和客观因素的羁绊,才使得现实中的我们不能率性洒脱的和那位女教师一样去辞职,去看未知的世界,也才使得我们不能将人生的标尺放到更大的天平上去衡量。而我们能做的,也仅仅是在这位女教师辞职信的“刺激”下,去触摸一下内心深处那残存的原始渴望,并通过羡慕的形态将其表现出来。因为在逼仄的现实里,我们都是被自我和周遭打败的平庸者。(张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