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宸
4月23日,文化部官方网站通报两起在农村地区查办的“脱衣舞”案件,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和江苏沭阳被点名通报,通报称文化部将联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这种行为。
从媒体报道得知,在农村“脱衣舞”的演出现场,舞台下面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甚至还有孩子观看。淳朴的老乡竟也看起了“脱衣舞”,这究竟是怎么了?
“脱衣舞”这种低俗表演得以在农村盛行,首先让人想到的是监管的缺失给了其生存空间。受制于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条件,基层监管力量不足或者缺乏监管,基层群众防范意识薄弱缺少举报意识,给了这些低俗表演滋生的空间。
“脱衣舞”演出的盛行同样暴露出农村文化建设的缺失。随着经济发展,不少农村都过上了小康生活。然而,在物质丰富的同时,农村的文化建设并未跟上,很多农村连最基本的文化广场都没有,抽烟、喝酒、打牌依然是村民娱乐的“老三样”。不法分子瞅准了农村贫瘠的精神生活和逐渐鼓起来的口袋,“脱衣舞”之类的低俗文化演出就应运而生。
为防止低俗文化在农村蔓延,除了采取严格的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还要丰富农村的精神生活,让群众在希望满足精神需要时,能找到低俗文化的替代品。当健康的文化代替了低俗文化,这种蔓延自然就失去了市场基础。
一些农村地区的老乡在思想上受到了低俗文化的侵蚀,而城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却越来越丰富,这背后暴露出的城乡二元化结构问题令人深思。规范农村文化市场,把“脱衣舞”等低俗演出剔除出农村,还需全方位发展农村经济。各地要加强农村地区的道路、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法律法规,让文化上的“妖魔鬼怪”远离农村。(张宸)
|